元通古镇

藏着绵延千年的古韵生活

唐 勇

元通古镇,位于成都崇州市文化街,曾是文井江上的一个重要的水码头,在水运主导的交通时代,这里繁华一时,名噪一方。

随着时光渐渐远去,昔日的古镇也开始冷清下来,只有镇内现存的永利桥、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祠堂、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等老态龙钟的建筑,迎接着南来北去的游客。



元通天主堂

元通古镇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可以追溯至东晋时期,已有1600多年,谓之古镇实不为过。不过当初其名为水渠乡。

在明英宗正统年间,有圆通寺始建于此,又得益于此地居水陆要冲,因而僧侣商贾云集,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人气渐旺。清代官府在此兴场建镇,便以圆通寺名为场名,意寓兴业经商“圆和通顺”,民国时期改称元通,大概是为了方便书写之故,音同字简,以至于流传至今。



如今的元通古镇

富丽堂皇的黄家大院

在元通古镇的麒麟街,有两座黄家大院,都是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飞檐翘角,气派非凡。其中一座是黄润生(曾担任崇庆县税务局长)所建,规模较大。

这座大院的前店、过厅、四合院、走马转角楼和后院保持较完整,尤其是花窗、梁柱、吊墩等的雕刻装饰很精美,堪称川西民居雕饰精品。过去的有钱人,不仅希望自己住得舒服,还颇有几分艺术品位。雕梁画栋配以兰梅竹菊,人居其中,无形之中也自雅三分。另一座则为黄鳌(原川军任职,四川省参议员、国大代表、立法委员)所建,院子体量不大,但布局也非常精巧,颇有几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韵味,更有一副“留连戏蝶时时舞”的欣然感。居住其中,可以宁静心绪;漫步其间,倒也可以品味出几分诗情画意。



黄家大院

特别是黄润生的“黄家大院”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用奢华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通往堂屋过道两旁的条形水池里,竖立着一排陶瓷瓶。这些陶瓶呈砖红色,从瓶口不断地流着涓涓清水,依次落入瓶体上的数个小盆之中,充满灵性,更显得情趣盎然。

虽然在川西地区,黄家大院的规模和奢华,至今都排不上前十,但是,在今天的很多游客眼里,绝对能感受到20世纪前期川西地主经济在乡镇中的凌厉霸气和特殊地位。



黄润生的“黄家大院”

黄润生当过国民党时期的崇庆县税务局长,手里掌管着全县盐务、土地房产税收,是当地一个实实在在的实权人物。一个小小的县税务局长,就能堂而皇之地修如此豪华的宅院,这其中的奥秘,确实值得我们想象一番。其实,这与他后台过硬不无关系——黄家在这一带的家族势力姑且不提,单是其子黄光辉就是他的一块巨大的“靠山石”。



黄家大院内

黄光辉在川军的二十四军从军,是从连长、营长一直混到了团长,人家手下实打实地有不少枪杆子。而且黄光辉的为人品行也不端正。在解放后,他被人民政府定为川西十大恶霸之一,最后被镇压。

在1951年3月的解放军平叛中,穷途末路的黄光辉逃到了崇庆县三郎镇某亲戚家躲藏,解放军和民兵得到了确切消息,就包围了黄光辉亲戚的家。走投无路的黄光辉躲在猪粪坑中,依旧被抓了出来,不久便在成都人民公园公审后被枪毙。由此可见,这黄家大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其实都浸润着无数劳苦大众的辛勤汗水。如今的黄家大院终于回归万民,群众共享,也算是物归原主吧。

古镇之魂——永利桥

清代嘉庆年间的永利桥,是古镇年岁最长者。桥身长大约60米,为两墩三孔砖石结构,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处彩虹高悬在碧波之中,又像一枚厚重的钻戒镶嵌在柔指之上,尽显小桥流水之古朴神韵,是古镇之内印痕最深的老牌建筑。该桥拱形独特,边拱呈半圆形,中拱呈蛋尖形,巍峨高耸,如驼峰穹窿,气象峥嵘,很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古镇,一直陪伴着古镇的代代守护者看月缺月圆,看日落日升。

永利桥上的雕刻也非常精美,堪称石刻艺术品。墩前有石雕龙头、龙身,墩后有石雕龙尾,看上去都栩栩如生,一旦遇到洪水奔流,这些石龙条条都犹如青龙溯流,劈波斩浪,动感十足。栏杆柱上有石雕的石狮,充满镇兽的威武之姿,不仅十分威严,也彰显着此桥的江山永固的厚重感。



永利桥

其实,永利桥也曾经遭受过毁损,而且非常严重。后来修复的时侯,据说也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钱财都是身外物,因为作为一个水码头,只有舟楫往来,没有桥梁通达,老百姓出行显然是不够方便的。永利桥一头连接着古镇,另一头连接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圣佛寺。所以永利桥就是古镇人“渡过”现实与理想的焊接点所在。有了桥,梦想和现实就可以一脉贯通,心灵就有了安慰。

三江汇流

上演“清明上河图”

古镇的一条大河,名为“汇江”。它是由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条江在元通古镇汇合而成,故将此江取名为汇江,顾名思义,通俗易懂。



汇江桥

崇州一带属岷江流域,这里大小支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小小的汇江也就没法美名远扬了。据方志载,历史上汇江通航仅两段,元通即其一。昔日,因蜀中交通不便,作为川西动脉的汇江便成就了元通一段水陆码头的历史,镇因江而富,江因镇而名。



汇江边的元通塔

清末民初,元通号称“小成都”,可见此地的繁华非同一般。据说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不远万里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等。商贾们的接踵而至,使得这里一片接一片的青瓦屋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错落有致地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建,渐渐形成一派江南水乡的味道。



元通古镇的街道

元通古镇的赶场日,就是一幅活着的川西“清明上河图”,因为这里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之一,因为这里民风依旧:一条条街巷保存完好,一座座古院落气势恢宏,再加上那斑驳的木板房、那青瓦房相连成片,配以光溜溜的石板路,无需熏香,就散发着浓浓的古韵,醉迷无数慵懒生活的追随者。

如织的游人,从街头走进了历史,就如走进了梦境——熙熙攘攘的人们,要么举一串糖葫芦看热闹,要么手舞足蹈地与店家讨价还价,要么泡一杯素茶,望着碧水东流,夕阳西下……这就是元通古镇的世俗生活,这就是现代人向往的最朴实、最缤纷的窖藏味道。



元通古镇的街道

元通古镇,是成都的后苑,岷山的前庭,更是游人的梦里家园。双凤、麒麟、玉龙、东盛、增福、长寿,一幢幢民房,一条条街巷,鳞次栉比,古味鲜香古意浓;六馆一山荘,九台七字库,文脉昌盛,地灵人杰,使得这里乡愁缠绵;铁索古桥、梵宫静宇,便捷温馨,洗涤尘埃,与青山绿水相映,更多看几分中国画的意境;转角木楼、高墙飞檐,舒适宜居,游访尽兴,不愧为修身养性圣地……特别是摸着这历史的边边角角,踩着这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走,一直朝前走,仿佛前方就能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地。

来源:锦点

文/图:唐 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