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刘娜英

2024年11月16日清晨,一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杉阅读林中开展,会计系教师李莘与一名大二学生在镜头面前共同授课。这节课没有教室,却有数百名学生在手机端用心聆听。

这节直播课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八点正式课程开始前结束,在学生中呼声甚高。

这所学校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的创新实践持续已久。该校以打造“全方位大思政育人”为中心,持续推动课程思政推陈出新、思政课程改革创新。

直播课堂,让思政课“火起来”

除了早间的思政故事伴读直播,该校的优质思政课程同样全面转向了00后喜欢的新媒体平台。

过去的一年,学校在抖音、B站、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了数百场校园优质思政课直播,获得了数十万人次的观看流量。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较于传统课堂,创新的方向就是既要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又要让学生唾手可得。”学校思政部主任乔蕾说道。

从传统选题到新媒体选题再到学生自主选题——通过一节节直播课,学生深度参与到了思政课学习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弹幕频发,直播课堂的超强互动性是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

从讲台到操场,从操场到树林间,昔日“沉闷课”华丽“变身”为深受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弹幕课”“活跃课”。

“这堂思政课不仅好玩有趣,也让我们收获满满。”2024级学生刘航说。

“通过直播课堂,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突出了实践导向,拓展了全面育人新生态新格局,促进学生在大环境、大平台中自主学习、实践、养成。”该校宣传统战部部长万基茹说。

以赛促教,让思政课“有滋有味”

多年以来,学校致力于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杜宝伟就是这样的年轻思政课教师代表之一。在她看来,自己的快速成长与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教学技巧。”她说。

备赛2024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政课“萌新磨课总会”时,每准备好一个教学节段,杜宝伟都会拿到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试讲,同时,教研室也为她组成专项团队,分章节分任务细化课程设计,反复推敲修改不断打磨。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帮助她在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为了让学生“有滋有味”地上好思政课,学校也在信息化教学上下足功夫。

该校在“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树”“雨课堂”“智慧职教”“超星”等众多端口上线教师教学平台,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让老师们可以将这些资源和工具融入教学中,使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老师们也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课前学情分析、课上互动、课后评价,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将抽象的理论讲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化表达。

在教务处厉成龙看来,“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为大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让“行走的思政课”融入社会大课堂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一理念已成为该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学校积极推动“行走的思政课”项目,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海洋技术系“东虾西移”实践团队在干旱的南疆沙漠边成功培育出龙虾产业,电子信息工程系“数智益暖”实践团队成功开发了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未成年人检察保护领域的“护未安澜”小程序……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提高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深刻让他们理解了社会政策和国家战略的深远意义,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024年暑期,学校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组建了校、系、班三级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鼓励大学生以青年之眼见证时代变迁。

其中,1支入选全国高校2024年青年志愿者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两支立项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全校组建了11支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各级各类实践团队共组织超4000人参与。

“‘行走的思政课’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自我。”该校党委副书记邵长胜说。

浸润式思政,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2024年学生社区文化节中,通用航空系学生陈译伟凭借讲述男生宿舍故事的《宿舍公寓里的青春》一文,拿到故事征文比赛的第一名。

“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该校党委副书记、院长苏海勇认为,“浸润式的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校园里时刻都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校园文化到公寓文化,从课堂文化到食堂文化,学校用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

这所学校不仅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通过设立工匠文化长廊、树立工匠人物榜样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激励,还定期举办“公寓文化节”和“社区文化节”,以此增强学生宿舍的凝聚力和学校集体的归属感。

“未来, 学校将继续坚持‘全方位大思政育人’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该校党委书记肖梅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