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天下,无往而不利舜帝孝悌之道感动天下诚信为本商鞅立木诚信天下仁者爱人和谐共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礼义廉耻做人之底限伯夷、 叔齐不食周栗绝食而亡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家族或者说家庭如果想兴旺发达,其实在于其德行的深厚,历史告诉我们家族的兴衰因德而走上康庄大道,而失德之道又会使以家为单位的集体堕入沉沦之路,逐渐走向下坡路。

德乃一个家族或者家庭传承的根本,缺少德行,祸不远矣,甚至后亲在无形之中受到羁绊。


德行天下,无往而不利

《论语》曾经说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孝悌乃中国人道德观念的鼻祖,更是一个家族和谐友爱,互助向上的根源。

历史上尧帝以孝顺而闻名天下。

历史上舜帝,出身卑微,母亲早逝,而其父亲生父失明而性格愚钝顽固,后在娶妻生儿名象,为人傲慢无礼,贪图享受。舜后母常在其背后言其不利之语,致使其生父对其不喜。舜后弟象常想杀掉舜,而生父也会因为其一点过失而加重责罚。


舜帝孝悌之道感动天下

面对如此不利的家庭环境,舜非但没有进行怨恨,反而对其父母孝顺无比,他对其后母体贴无微不至,对其弟弟也宽怀大量。成家之后还让妻子照顾弟弟,每当其弟对嫂子无礼之时,也倍加忍让。

如此孝悌之道在世间的典范终于赢取人心,得尧帝禅让,其后代子孙昌盛,经久不衰,成就一代圣王。

如果一个家庭缺乏孝悌之道,父母失去赡养,兄弟反目,矛盾不断激化,不能团结和睦,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就是一团散沙,何来家运兴旺,如此一来必致家庭失散,后代必受其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改过,家道经久必衰,从此一蹶不振。


诚信为本

一个家族如果具备了孝悌之道,还只是其立身之根本,而诚信则是其关键。

人不可无信,春秋战国,秦国图存求强,商鞅变法准备就绪,然担心天下之人不信之,则立三丈之木在国都南门,招募能者移至北门,给予十金奖励,但没有敢搬动木头,后商鞅又将赏金家加到五十金,终有人搬动木头,当天下人之面给予其承诺五十金奖励,以此来表明,自我诚信以待,赢取民心信任。


商鞅立木诚信天下

商鞅从此顺利推行变法政策,秦国由弱变强,取得争霸天下的资本。

历史如此明确,而一个家族如果大家都能言出必行,相互公平,自然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并能得到与之合作共赢的机会,事业则能蒸蒸日上。

如果反之其道,背弃信义,欺骗、出尔反尔,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必然遭世人的抛弃和唾骂,无人敢与之为谋,如此一来家族运势必受影响,岂能兴旺?


仁者爱人和谐共生

诚信乃一个家族兴旺从强的关键,而仁爱则是其团结兴旺、和谐于共的基石。

古语有云:仁者爱人,如果一个具备了仁爱之心,则能化干戈为玉帛,消解矛盾于无形之间。

历史上周公以仁爱治国。西周时期周公受封鲁国公,但其不就国继续辅佐周成王,他的儿子伯禽救国,他就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更是现在成王的叔叔,对于整个国家社会来说不是轻贱之人,但如此我还是一沐三窝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去人才,你千万不可以自己的身份怠慢士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仁爱是团结一致的基础,如果家族成员互爱、互助,关心邻里,必能广结善缘,壮大自身,为整个家族带来厚利。

若反之其道,自我刚愎自用,冷漠自私则家庭无法化解诸多矛盾,对外则无善缘,树敌阻碍,家族运势必受到不利影响。


礼义廉耻做人之底限

礼义廉耻也是一个家族的灵魂所在,简单说就是底线思维,贞固思维。

商朝末年,周武王载着周文王的遗像讨伐商纣王,在进军到孟津地带时,当初投奔周文王的伯夷和叔齐向周武王劝谏道:父亲死后不埋葬却兴兵而战,有失孝道,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王是仁慈吗?武王将士想要将其杀掉,姜太公劝解说,他俩是讲道德的人,不要进行为难。

周武王平定商朝,天下一统为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他们决定不做周臣,不食周栗而离开周朝统治区域,他们在首阳山隐居靠采摘山上薇菜果腹。一位富人看到他们后说:你们不吃周朝的食物,可现在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二人一听决定绝食等死,直到身亡。


伯夷、 叔齐不食周栗绝食而亡

此故事赞颂了其高尚的气节,也证明其心礼义廉耻的底线思维。

如果一个家庭保持礼义廉耻保持自身定力,不做贪婪无耻之事,家族方能保持浩然正气。如果反行其道,失去底线思维,贪赃枉法,也必给家族带来灾难和长久不利影响,累积后代。

古人有云:道德之高尚传说能传十代以上,耕读之家次之、读书之家更次之,富贵之家传之不过三代。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家族兴旺发达,不是财富和权力决定的而是根本之德行。

如果我们保持孝悌,诚信为本,仁爱团结,知廉耻而守礼节则能振兴家族,以此保持家族永久旺盛的生命力,方能昌盛永久,福泽绵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