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来源产地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全草。
全草在每株开花2/3时收获,选取晴天齐地割下,应即摊放,晒干后打成捆。
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生于田埂、路旁、溪边或山坡草地,尤以向阳地带为多,生长地可达海拔3000m以上。
分布于全国各地。


【原形态】

鲜益母草: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边缘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花前期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0.2~0.5cm;表面青绿色;质鲜嫩,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微,味微苦。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苦、辛,微寒。
归肝、心包经。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中药大辞典》
味微苦、微辛。微寒,性滑。"
入心包、肝经。
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中华本草》
味辛;苦;性微
归肝;肾;心包经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草捣敷。


【注意】


阴虚血少看忌服。孕妇禁用


益母草花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细叶益母草的花。
夏季药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性味功效


《中药大辞典》
"民间用作妇女补血剂
《中华本草》
味甘;微苦;性凉
养血;活血;利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茺蔚子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果实。
夏、秋季在全株花谢、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叶片、杂质。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辛、苦,微寒。
归心包、肝经。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中药大辞典》
味辛微苦,微寒。"
入心胞、肝经。
活血调经,疏风清热。
《中华本草》
味甘;辛;性微寒;上毒
归肝经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捣绞取汁

【注意】

肝血不足,瞳子散大及孕妇忌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