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儿20万的彩礼留给我儿子,女儿气的10年不回娘家
在我这个年过半百的农村老汉心中,一直藏着一段难以启齿的往事,它像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也让我的家庭四分五裂。
我叫老李,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
我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大芳聪明伶俐,从小就懂得体谅父母;儿子小杰则稍显顽皮,但也是我们心头的宝贝。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观念尚未完全褪去的年代,尽管我尽力一碗水端平,但内心深处,总免不了对儿子多了几分偏爱。
大芳从小就勤奋好学,是我们村的骄傲,后来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而小杰,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在家附近的工厂打工。
两个孩子,一个如鹰击长空,一个似鱼游浅滩,命运似乎早已为他们铺设了不同的道路。
转眼间,大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她带回了一个城里的小伙子,小伙子人好,家境也不错,对大芳更是体贴入微。
两家商量婚事时,男方提出了二十万的彩礼,这在当时的村里可是个大数目。
我和老伴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女儿找了个好归宿,犯愁的是这笔钱该如何处置。
思来想去,我决定将这笔钱留给小杰,打算用这笔钱帮他娶媳妇,或者在城里首付个小房子。
毕竟,在农村,没有房子,哪个姑娘愿意嫁?
我自以为这是为了儿子的未来着想,却忽略了女儿的感受。
当大芳得知彩礼钱被留下时,她眼里满是失望和不解,那是她第一次对我大吼:“爸,我也是你的孩子,为什么?”
我愣住了,心里五味杂陈,却还是说:“大芳,你是姐姐,应该多体谅弟弟,他不容易。”
那一刻,我看到了女儿眼中的泪花,也看到了我们父女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从那以后,大芳再也没有回过娘家,除了偶尔的电话问候,她像是从这个家彻底消失了。
十年,整整十年,她没有踏进过这个门槛,就连春节也不例外。
每次提起大芳,老伴总是抹泪,我也只能默默抽烟,心里不是滋味。
十年间,小杰的生活并没有因为那二十万而有多大改善,他依旧在工厂打工,而我,也因为失去了与大芳的联系,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思念。
终于,我鼓起勇气,拨通了大芳的电话。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依旧温柔,却多了几分疏离。
“喂,……”我哽咽着,不知从何说起。
“爸,有什么事吗?”她的语气平静,却藏着难以言喻的情绪。
“大芳,爸想你了,这些年,爸错了……”我低声说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大芳用近乎决绝的语气说:“爸,你就当没我这个女儿吧。我不恨你,但我也无法原谅自己在你心中的位置,不如就让时间冲淡一切。”
挂断电话,我泪流满面,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更明白了亲情中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在我心头回荡,每一次回响都是对我当初决定的拷问。
我开始反思,或许,真正的爱,不应该是偏袒与牺牲,而是理解与尊重,是给予每个孩子同等的机会和关爱。
如今,我时常独自坐在门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大芳的思念和愧疚。
我希望能有机会弥补,但我知道,有些伤痕,时间可以淡化,却永远无法抹去。
面对金钱与亲情的选择,我们应该如何权衡?
在物质与情感之间,哪个更为珍贵?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