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忘不掉的美味,忘不掉的乡愁。
作者丨春 山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陈心南
一早看见大舅转发的蒿子面小视频,勾起念想,地铁上打开百度,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百科里“中卫”条目,尤其是风味小吃部分,觉得不甚满足,忍不住以自己的感性印象做一点补充。
01
在宁夏,中卫的辨识度很高,不讲地理的丰富独特,只就方言来说,和其他地区差异就很大。中卫话发音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前鼻音韵母发作双韵母,而其他地区的方言,是把前鼻音发作后鼻音。二是和普通话相比,三四声互相颠倒,听起来掷地有声,相当耿直,一点儿没有银北的温柔和固原地区的敦厚。语言现象能够反应人文地理的渊源和特点,至少可以由此见出中卫是一个有个性的地方。
说到饮食和小吃,相比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的风味,对酸、辛的偏爱和对香料的使用,使得中卫饮食在全区独树一帜。举个例子,在宁夏各家饭店的菜单上有一道叫做“中卫杂拌”的凉菜,是唯一一道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另外还有一道“酸汤”,深得老幼和酒友的喜爱,出了中卫就不见踪影。
中卫杂拌,凉拌的是绿豆芽、韭菜段、红胡萝卜丝、土豆丝、粉丝、炸豆腐丝、炸土豆薄脆,用盐醋和黄芥末调味,酸爽鲜香,吃的是入口时冲鼻的那点辛辣,以及混合在软韧菜丝里炸物的脆口,十分精彩。其他地区的饭店做这道菜往往不得要领,略过灵魂食材炸土豆薄脆,又草草用豆腐干丝代替炸豆腐丝,更忽略黄芥末的点睛之笔,实在令人扼腕。
酸汤,是过去一切席面的压轴,仅就上菜的程序来说,相当于现在的果盘,是宣告宴席结束的一声大锣,酸鲜的滋味治愈和平复了之前在席面上遭遇的各种浓香油腻的冲击,绝对是心头之好。汤的内容极其简单,葱花炝锅、番茄滚油,加大量陈醋,汤水烧开撒上一撮芫荽旋即装盆,耗时不过三两分钟。
就是这道极简主义的清汤,却一直是整个宴席上最快见底的菜,做孩子的时候,一旦稍稍贪玩就会错过。曾经同席的小孩,远远看见汤盆送来就迅速腾(参数丨图片)出碗做好战备,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孩子们喜欢的吃法是把汤浇在白米饭上,自制酸汤泡饭,呼噜噜一大碗下肚,开心无比。喝酒的人喜欢酸汤,是用酸汤来解酒,自有奇效。酸汤的酸香,永远能吊起所有人的胃口,也能给每个人送上熨帖肺腑的慰藉。
02
羊肉是宁夏特色,滩羊羯羊是各类羊肉金字塔的顶峰。作为特色,大家熟知手把肉和烤羊,中卫自有三道羊肉菜式是其他地区未曾料想的。
其一是清汤羊肉,特色不在主料羊肉而在配料萝卜,口感脆甜的青皮萝卜切片汆水去生气,和羊排骨清炖,最后下一把粉条,汤清如水,清香扑鼻,而调料不过葱姜。俗语道“猪吃花椒羊吃姜,死驴烂马吃大香”,是说烹饪不同肉类最合适的调料,猪肉用花椒,羊肉用生姜,其他肉类用大茴香。宁夏的羊肉有生姜就足矣。
其二是酸菜羊肉,羊肉提前炒成臊子,大白菜腌成的酸菜切丝,铁锅里油热后下足量辣椒面,放酸菜丝爆炒,然后加羊肉臊子,混炒入味装盘。全程猛火疾烹,三分钟出菜,趁热盖在白米饭上,酸辣脆香烫,简直是天堂般的享受。这道菜还有一个素食版,用土豆丝代替羊肉臊子,也是下饭第一的顶峰菜式。
其三是辣子羊个子肉,羊个子就是羊羔,羊羔肉极为鲜嫩,切小块加生姜片和大量辣椒面爆炒断生,香辣鲜嫩,实在是炒羊肉中的极品。小时候一年里只要吃过一次,就会觉得这一年都没有遗憾了。
清汤羊肉可能其他地区还有类似做法,但酸菜羊肉和辣子羊个子肉,却绝无仅有,是我心中的镇“胃”之宝。
03
中卫出产质量很好的水稻和小麦,珍珠米和雪花粉颇有口碑。大米做成黏饭,无论是加土豆做的芋头黏饭,还是和花豆子焖成的花豆子黏饭,都格外香甜。刚从坛子里捞出来的莲花泡菜丝脆辣冰爽,是芋头黏饭的绝配,而用花豆子黏饭在大铁锅上烤出来的“饽饽”(锅巴)则更为惊艳。我大学时曾为一位韩国太太教汉语,一次她送我一盒自己做的韩国小食,打开发现竟然就是小时候吃的花豆子黏饭饽饽,真是惊喜。
花豆子不知道是什么豆,比白芸豆略小而密布花纹,做熟呈暗红色,和赤豆类似,香味更丰富一些。花豆子黏饭多数是在起屋上樑婚嫁喜事的主家吃到,想来是有祝福吉祥的寓意在里面。而粉水子面则相反,是只有办丧事落葬结束后才吃的饭食。擀好的面切成细长的旗子形状,做成汤面再勾芡,汤色透明粘稠,所勾之芡如果水少的话其实就是凉粉,用的是同样的豌豆粉。
我唯一吃过一次,是小姑爹去世,最后葬礼结束我打算回家,小姐姐叫住我:“吃过粉水子面再走,平时吃不到。”粉水子面口感滑爽,味道平淡,的确很配合葬礼的气氛和心情。
日常特色的汤面则有扁豆子面和蘑菇面。山里种的小扁豆和雨后野地里冒出来的杂菇,那香浓而独特的味道无论怎样都难以用言语形容,只有亲口吃过才能明白。“香”这个字实在太过于抽象和笼统了。
04
蒿子面,是在面粉里掺入蒿子后和面、擀薄、切成的长面。因为蒿子的关系,面的韧性加大,可以擀得很薄又不会断裂,不仅有特别的清香,而且非常爽口,只是不易消化。家有喜事或者过寿,吃蒿子长面最是应景。
爸爸曾经教我揉面擀面的常识,他在山里生活过,蒿子面的讲究颇知一二。说好的擀面特点是圆、薄、匀,对着光看像一张纸,山里娶媳妇标准之一就是能不能擀一手好面。面擀得好,前提是面要揉得“到”,山里有句俗语“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意思说媳妇是不是乖顺要靠打,面好不好要靠揉。
我当时听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嘿,山里的媳妇真可怜,还好我生在川区。2007年,蒿子面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看到这条信息,我有点意外,又觉着合情合理。
其实,中卫还有一样日常正宗面食,揪面。做汤面的面都是擀面,面要和得硬一些,而揪面下锅时需要经过手工捏抻,面和得要软一些才行,对比下来,饺子面的软硬则在擀面和揪面之间。
揪面和陕西的扯面有点类似,但要比扯面精致。面团推开成半公分厚的面片,再划成一寸宽的条,水开后,拎起一条,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像捏脊椎一样从头到尾一下一下捏扁,然后捏住两头抻成一条长飘带搭在手腕上以免落地,再一段一段二次抻匀、扯断,投入跳跃的沸水中。揪面可以做拌面也可以做汤面,无论怎么做,它的细腻滑爽筋道是其他任何面条所不及的。
揪面是中卫人的骄傲。
百科里有“春韭白葱拌面”,这个叫法过于文雅。不过,家常的素拌面配菜通常就是韭菜和白葱两种。面条煮好出锅前下进韭菜段或者白葱段,和面条一起捞出来,加盐醋油辣椒拌匀,吃起来十分满足。韭菜倒不必是春韭,一来秋天的韭菜也很肥嫩,二来韭菜价贱,是老百姓日常的菜蔬。中卫的葱分红葱和白葱两种,是根据外皮的颜色叫开的名字。
红葱用来炒菜,取它的辛辣,白葱用来拌面,取它的清甜。前几年我从家返程时,从来不给我带东西的爸爸特意塞给我一个塑料袋,回来打开,发现里面是几根红葱和白葱,果然这葱是我们中卫的宝啊。
(未完待续……)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周末折叠】琼英卓玛上海歌会:用一种声音,净滤另一种声音
【周末折叠】电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其实并不是爱情
【周末折叠】电影《送我上青云》:生活有缺憾,但幸与不幸全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