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授李军红说:
“养生不复杂,关键是保护能量,因为,能量决定了一切。”
这世间最好的养生,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收。
能量内敛了,人才能生机勃勃。
01
少言
医学博士郭诚杰在《大国医》中,讲过一段经历。
2001年,他81岁,一个人去新疆旅行。
过程中,他坐着长途汽车途经甘肃。
一路颠簸下,乘客们都心浮气躁。
尤其是几个年轻人,一会嫌旅程枯燥,一会怪对方决策失误。
吵着吵着,他们中有人就开始晕车,还有人头疼难耐。
不一会,一个个都精神萎靡,垂头丧气。
反观郭诚杰,他的状态却非常好,还有心情欣赏沿路风景。
大伙见他这么大岁数,还不怎说话,就好奇地凑过来问:
“您这一路怎么坚持下来的?”
郭诚杰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说:“我的秘诀,就是少说话,养精蓄锐。”
老话说得好,口吐千言,不损自伤。
言多话杂,不仅消耗气血,还可能招来烦恼。
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滔滔不绝说一上午的话,身体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非常疲惫。
更多时候,还会因产生的纷争心烦意乱,好几天都心绪难平。
但只要少说几句话,你就能明显感觉疲惫和烦恼消散了不少。
国学大师季羡林两次罹患癌症,连他自己都认定活不长久。
然而他这副多病多灾的身躯,却撑到了98岁的高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非必要不多言。
被人无端指责,他不辩解,该做什么做什么;被人质疑嘲讽,他不反驳,照常吃饭睡觉。
所以说,要养生,先闭口。
有理不在声高,遇事无需争论。
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才能避免能量外泄。节约精力,才能颐养心神。
02
少思
《庄子·达生》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齐桓公乘坐马车去山林打猎。
行至半途,他突然眼前一花,隐约看见有东西闪过,便开始疑神疑鬼。
他赶忙询问身旁的管仲:“你刚刚有看到什么东西没?”
管仲摇了摇头:我什么都没看见。
这下,齐桓公更不安了。
直到回宫后,还是左思右想的,觉得自己是碰上了什么鬼魅邪祟,很不吉利。
一连很多天,他忍不住各种揣测,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很快就病倒了。
庄子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痛苦来自约束,内在的痛苦源自不安。
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过多的思虑,让人心神不宁,陷入内耗,把身体拖垮。
凡事少想一点,才能守住能量,安住心神。
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客厅里挂着一副很有名的对联: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横批是,如意。
于右任一生饱经磨难,却能悠游自在地活到85岁。
一个长寿秘诀,就是少思虑。
生活像一团乱麻,一个结跟着一个结,一件事接着一件事。
凡事往心里去,那烦恼和痛苦,就会如影随形,身心也无休憩喘息的机会。
只有减少思虑,放下挂碍,我们才能远离内耗,把精气神聚拢在心田。
美国科学家基金会有一项数据显示,普通人每天会在脑海里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
但其中80%都是消极的。
想得越多,人越容易悲观。
而悲观中,焦虑、恐惧、沮丧这些负能量,又反过来损伤心神。
古人说: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若想健康长寿,心气内敛,少思寡虑,才是养生良药。
03
少怨
齐白石有个“养生七戒”,其中之一就是戒悲愤,少抱怨。
多愁多怨,只会把人憋出内伤。凡事看开,才能远离病痛折磨。
艺术家韩美林,年轻时遭了不少罪。
上山下乡那会儿,他在山区一住就是五六年。
繁重的劳作压弯了他的腰,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是令他避之不及。
被污蔑,被陷害,乃至遭受谩骂、殴打,都是家常便饭。
如此糟糕的处境下,很多人崩溃了。不是变得疯疯癫癫,就是整天病恹恹的。
相比之下,韩美林看上去傻乎乎的,也不生气,也不抱怨,更不会怀恨在心。
但最后,恰恰是这份乐观与豁达,帮他安然地走出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更令人欣慰的是,吃过那么多苦的韩美林,今年已经88岁了,身子骨一直硬朗。
不少人向他请教养生秘诀,韩老爷子却反问道:“我一生苦难多,可我活得很好,为什么?
很简单,做人只有一次,我若这也计较,那也计较,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
修身养性的一大秘诀,就是多开怀少怨怼。
中医泰斗李辅仁先生,也说过少怨善忘为养生之道。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再不如愿的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耿耿于怀;
再多的生离死别,发生就发生了,也不必愁肠百结。
口中无怨,心中无恨,人才会身心无恙。少怨少恨,才能身心安泰。
04
少欲
《论管仲》中说,“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真正会调养的人,无非是在饮食起居上下功夫,节制自己的欲望。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活到95岁。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待遇优厚,生活富足。
尽管如此,他却非常节俭,吃穿住用能省就省。
曾经,有学生去他家做客。
发现他的屋子小得可怜,连落脚的地都没有。
学生忍不住问:“您声名在外,何必蜗居在这,如此艰苦?”
梁漱溟笑着答道,一点不艰苦啊,这是我最想过的生活。
原来,他本性淡泊,欲望极低,生活上向来奉行极简主义。
吃饭穿衣从不讲究,几十年来坚持食素;又视名利为粪土,声色犬马碰都不碰。
这份清心寡欲,令梁漱溟保住了精气神,护着他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知言·修身》有云:“修身以寡欲为要。”
欲望,是吸食能量的无底洞。
贪求过甚,心神会被极大地损耗。
作家约翰·卢伯克,曾在自家的阁楼搭建了一个棋牌室,没事就邀亲朋聚众打牌。
玩累了,就不加节制地喝酒、抽烟、大吃大喝。
结果不到一周,卢伯克就忽然病倒在牌桌前。
随后,家人赶忙把他送去医院。
医生说,他元气大伤,不调养个半年,恐怕无法再工作。
养生的一大硬功夫,就是别纵欲。
学会知足知止,能量才不会外散,身体才能健康无恙。
药王孙思邈,作为百代之师,他曾将毕生的经验,浓缩为一句话——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一个人寿命长短,健康与否,并非完全是上天注定,与自身的修行也有莫大的关系。
养生以不伤为本,修身以少为贵。
少言养气,少思养心,少怨养情,少欲养身。
真正会养生的人,都特别看重自己的能量。
而丰盈的内在,才是长命百岁的秘方。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