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夏天,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询问:“你们国家有一位叫沈从文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是否还在世?”

遗憾的是,沈从文已于当年5月逝世,而诺贝尔文学奖只颁给在世的作家。

这是沈从文第二次提名诺奖。

尽管两度与诺奖擦肩而过,但沈从文早已是中国乡土文学的“无冕之王”


他是汪曾祺的老师,是胡适眼中“中国最好的小说家”;作家冯唐力荐“体会中文的美,沈从文是必须要读的”;导演侯孝贤更是无数次在采访中提到,“他的电影人生,因为读沈从文而改变”

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重读沈从文?

他的作品,像一首来自湘西边地的田园牧歌,洋溢着中国传统乡村的诗意与纯美,抚慰着无数人的心灵。

《边城》中,山水潺潺,青山重重,船家少女翠翠至美如烟的爱情故事让人心神往之。

《萧萧》中,天光云影,细雨茶烟,朴实的乡间人用心底的善念,将萧萧从遗风旧俗中解救出来,谱写出一首温柔美好的人间序曲。

沈从文在这些故事中,将人情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不动声色地晕染开来,“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如何忧愁,仿佛也同样得到了一点生活的意义。”

读沈从文,只觉得心醉了,整个灵魂都被浸润,不知不觉抚平躁郁的心绪。


即便命运艰难,也要肆意生长

作家聂华苓说:“在沈从文笔下,元气淋漓、生机活泼的自然,和文明、理念都没有关系的自然,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生命之理——那就是维持中国人在战争、杀戮、死亡中活下去的自然生命力。

而萧萧,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姑娘。

萧萧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十二岁那年,嫁给了三岁的丈夫做童养媳。

萧萧嫁人时没有哭,因为在她看来,“做媳妇”,无非就是从这家到那家去生活。


萧萧喊自己的小丈夫为“弟弟”,每天抱着弟弟到处玩,给弟弟喂吃的、洗尿片……

15岁时,萧萧已经高如成人,家里人都说,她是个大人了。

少女意识懵懂,工人花狗对她暗生情愫。

花狗是起眼动眉毛,一打两头翘,会说会笑的一个人。

萧萧带小丈夫上山打猪草,花狗就给她唱山歌。

萧萧听着那些令人脸红心跳的山歌,时常会觉得惶恐不安,心底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悄然蔓延着。

终于有一天,她被花狗给心窍子唱开了,变成个妇人了。

花狗诱萧萧失身是在麦黄四月,到六月,李子熟了,萧萧欢喜吃生李子,她才觉察出自己的身体有点特别——她怀了花狗的孩子。


图 |《湘女潇潇》(1986)

花狗不辞而别,留下萧萧独自面对。

走投无路的萧萧想过逃去城里寻找自由,可是还未动身就被发现了。

家人把萧萧关在房里,请娘家人来看是“沉潭”还是“发卖”。

忠厚的伯父羞愧难当,但又舍不得断了萧萧的生机,便答应让萧萧另嫁他人:

照习惯,沉潭多是读过‘子曰’的族长爱面子才做出的蠢事。伯父不读‘子曰’,不忍把萧萧当作牺牲,所以只得答应让萧萧另嫁他人作“二路亲”了。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家,萧萧就暂住在小丈夫家,大家也不急于将她送走。

等到次年二月,萧萧生下儿子,婆家把母子俩照顾得很好,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

一家人都十分欢喜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索性,萧萧不用嫁去别处了。

后来,萧萧和小丈夫又生了个儿子,大儿子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唢呐吹到门前,萧萧抱着新生的儿子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


这便是沈从文的温柔之处,给了萧萧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

在人性与礼法的对抗中,淳朴善良的人性占据了上风,抵御着命运的苦难与不公。

在那个时代,童养媳大多是不幸的。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丈夫去世后,被婆家强行卖给下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团圆媳妇,因为走路太快、坐得太直,而被婆家认为是大逆不道,最终折磨致死。

或许祥林嫂和团圆媳妇,才是多数童养媳的命运,她们被当成一个明码标价、可以随意处置的“物件”。

但萧萧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她可以安放爱与欲望,可以被周围的人温柔以待,始终坚韧、乐观,有着昂扬向上的生命力。

乡下人安于命,他们没有幻觉,绝不退却。他们都要活下去。

就像读者对“萧萧”名字的解读: “‘萧’字,有凋零衰败之意,亦有野草顽强生长之意,即便命运艰难,自然的生命力,亦能让饱经苦难的灵魂肆意生长,血肉丰满。”

从爱与欲望中找到人性的美与光亮


各人皆有所得,各人皆为命定

不同于今天的爽文,萧萧没有“大女主”光环,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

童年失怙,十几岁便做了童养媳,辛苦把“小丈夫”养大,再生下自己的孩子,又看着孩子娶妻生子……

这一切看似毫无波澜,然而,按部就班的人生中,萧萧也曾“蠢蠢欲动”。

萧萧经常听祖父说起“女学生”,祖父告诉她,“女学生”是这样一群人:

她们在城里或京里,想往什么地方,不必走路,只要钻进一个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带她到地方。 她们在学校,男女同在一处上课读书,人熟了,就随意同那男子睡觉,也不要媒人,也不要彩礼,名叫“自由”。 她们也做州县官,带家眷上任,她们不怕男子,一受委屈就上衙门打官司,要官罚男子的款,这笔钱有时她们独占自己花用,有时和官平分……

祖父常常打趣萧萧:“以后你也要做个女学生”,“萧萧你也把辫子剪去”之类的话。

这些话,都在萧萧心里种下了自由的种子。

她时常梦到自己也成为了女学生,甚至在祖父打趣喊她“女学生”时,她在不经意间答应得很好。

在怀了花狗的孩子之后,她没有认命,而是想像女学生一样,逃到城里去,寻找自由。

命运使然,萧萧并没有走出那个村子,她继续留在婆家,安稳地种田、织布,过着和以前一样平静的日子。


图 | 纪录片《沈从文与湘西》

或许,由于时代不同,我们无法完全共情萧萧的处境,却一样会有被生活困住,挣扎无果的时候。

而沈从文给了我们突破困局的答案:我们生而平凡,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对抗命运的洪流,但为自己心中的美好争取过,平静地接受命运的馈赠,已然是生命的意义。


图 | 纪录片《沈从文与湘西》

正如书中所说:“乡下里的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时时不同。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样的,各人皆有所得,各人皆为命定。

点击下方链接,看人世间小儿女的悲欢↓


这世界千疮百孔,总有人缝缝补补

被现代文明浸染太久,人们总是喜欢追求各种“原生态”,文学作品亦是如此。

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的沈从文,更是在他的作品中,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写春时雨夏日溪:

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 溪水清个透亮,活活地流,许多小虾子脚攀着一根草,在浅水里游荡,有时又躬着个身子一弹,远远地弹去,好像很快乐。

他写古朴浪漫的湘西爱情:

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

他写生活的意义:

我明白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阅读沈从文,教会我的不是那个年代愤怒的东西,而是人性的那种温和的反思和疑问,一直到今天,他都像个精神导师。

点击下方链接,走进沈从文喜忧参半的一生↓

当你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喘不过气,人生困惑迷茫之时,不妨翻开这本《萧萧》,来到沈从文笔下那个古朴、隐秘,却又不乏浪漫的世外之地。


《萧萧》之外,书中还收录了《三三》《龙朱》《丈夫》《夫妇》《绅士的太太》等16篇沈从文短篇经典。

在这些纯净而美的故事里,没有绝望的处境,也没有必须承担的世俗骂名,只有生命的自由、澄澈的心灵,让你相信爱是真的,这世间终究是美的。

余华在《我在岛屿读书》中说:“我觉得就是要读一下沈从文!”


在沈从文笔下,人间小儿女的悲欢,打破了人性的世俗偏见,让我们从爱与欲望中找到人性的美与光亮。

他用充满温情的笔墨,搭建了一个可以随时疗愈我们的“诗和远方”,让低头赶路的我们,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心灵疗养院”。

沈从文笔下10条质朴深刻的句子

落笔即封神

1.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命运的必然。

2. 乡下里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时时不同。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样的,各人皆有所得,各人皆为命定

3. 人事常常得此则失彼,有所成必有所毁,服从命定未必是幸福,但也未必是不幸。

4.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

5.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6. 抓出自己的心,放在爱人的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有真实热情的歌。所唱的,不拘是健壮乐观,是忧郁,是怒,是恼,是眼泪,总之还是歌。

7. 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8.一切是机会,幸福若照例是孪生的,昨天碰头的事,今天还会碰头。

9. 她承认现实,现实不至于过分委屈她时,她照例是愉快而活泼,充满了生气过日子的。

10.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

你会重新相信 爱是真的,世间终究是美的↓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