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凌晨,库尔斯克马赫尼夫卡村庄及周边地区爆发军事冲突,该地区战火连天,硝烟弥漫超过48小时,交火强度达到近期高峰。

俄方投入包括第76空降突击师在内的精锐部队,同时部署朝鲜志愿军特别营。乌军则以机械化步兵为主力,辅以炮兵支援。战斗区域主要集中在马赫尼夫卡村庄外围约15公里的地带,其中包括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和关键交通枢纽。

这是朝鲜军队首次在该地区大规模参战,朝方部队装备相对老旧,主要使用改良型AK步枪系列,在与现代化装备的乌军遭遇战中处于明显劣势。前线指挥官表示,战斗中暴露出协同作战存在诸多问题,这可能是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多方战场数据统计,此次交战造成双方重大伤亡,俄朝联军在首轮进攻中就遭受重创,其中朝方一个完整步兵营几乎全军覆没。

仅在1月3日当天,朝军伤亡占比最大,达到总伤亡人数的65%以上。俄军伞兵部队虽装备精良,但在突击关键据点时同样付出重大代价,伤亡人数超过预期。

乌方尽管采取守势作战,伤亡同样不容忽视,乌军在阻击战中每天平均有数百人受伤,其中重伤员占比约30%。特别是在马赫尼夫卡村庄外围阵地争夺战中,乌军为守住战略要地,与敌军展开近距离巷战,导致双方均出现大量伤亡。

仅1月3日至4日的交火中,双方投入使用的轻重武器损耗总值超过3000万美元。战场收集的残骸碎片表明,装备损失范围涵盖从单兵武器到重型装甲车辆的各个层级。

俄朝联军在此次战斗中损失的AK系列自动步枪超过800支,轻机枪损失数量达到120余挺。特别是在马赫尼夫卡村庄的巷战中,由于频繁的近距离遭遇战,武器磨损率显著提高。据装备维修单位报告,每天送修的轻武器数量是平时的3倍以上,其中不少因过度使用导致零件损坏而无法修复。

俄军投入战场的T-90主战坦克损失15辆,其中8辆被乌军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直接击毁。"冰雹"火箭炮系统在持续火力支援中,出现6套发射装置因过热报废。乌军方面,美制M777榴弹炮在两天内消耗炮弹近3000发,导致4门火炮因炮管磨损过度暂时退出战斗。

战场电子对抗异常激烈,俄军在48小时内损失伊朗产"扎卡德"侦察机12架,自产战术无人机23架。乌军的土耳其产"骑士"无人机虽显示出较强的生存能力,但仍有8架在执行任务时被俄军防空系统击落。

在库斯克战役中,俄军最初采用传统的装甲突击战术,投入T-90坦克编队配合步兵,试图在马赫尼夫卡村庄北部形成突破。然而,这种大规模机械化推进在遭遇乌军多层次防御体系后收效甚微。前线指挥官随即调整战术,改为小规模特种部队渗透,配合精确制导武器打击。

具体战术执行中,俄军特种侦察小组采用"蛙跳"式推进,每组4-6人,携带先进夜视和通讯设备,负责为后方火力打击提供精确坐标。同时,朝鲜志愿军被部署在次要进攻方向,承担牵制乌军注意力的任务。然而,这种战术协同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严重问题,尤其是通讯系统不统一导致指挥延迟,直接影响作战效果。

乌军则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构建纵深达8公里的多重防御工事。前沿阵地布设有"刺猬阵",由反坦克地雷、混凝土掩体和潜伏狙击手组成。中程防御依托自然地形,在关键路口设置机动反坦克导弹小组。后方预备队采用"弹性防御"战术,根据敌军突破方向快速调整兵力部署。这种立体防御体系成功瓦解俄军的突击势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