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快到过年时,总会有一群人出来嚷嚷“现在过年都没意思了”“年味越来越淡了”什么的,感觉就算对过年有点盼头,也被这群人给嚷嚷没了。不过仔细一想,确实现在过年都没小时候那股开心劲了,那时候过年,就像一场热闹的大party,不用咱操心,大人们早就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年味就像一层暖和的被子,盖满了我们的童年。如今,当人们不再亲身经历某些年俗,不再写春联、贴春联,不再看锣鼓舞狮,年的感觉也越来越淡了。


想想小时候,还没到过年呢,空气里就飘着年味了。那是妈妈在厨房里忙活,剁饺子馅的声音,听着就让人高兴,好像在敲着新年倒计时的鼓点。那是爸爸小心地擦灯笼,红彤彤的,看着就喜庆。奶奶会拿出她的宝贝剪纸,手一翻,好看的窗花就出来了,家里一下子就有了过年的样子。外婆早早就开始泡糯米,蒸年糕,那又软又糯的,就是小时候最爱的年味。大人们做的每件事,都像在表演,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地告诉咱,啥叫“年”,把年味一点点地放进咱心里。


但是伴随着我们不断的成长,读书、毕业、工作、结婚,我们的心境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也快到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当我们步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久,内心缺少了刚出社会的单纯和天真,变得越来越现实跟圆滑,认识很多的同事却再也不能像以前小时候的朋友一样知心。


家里的朋友,也随着各人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发展,平时也缺少联系,有在一起相聚的时候,估计也是过年了吧。

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那种期待回家的感觉没有比第一次的时候那么强烈。回到家里,跟朋友在喝茶的时候不经意地聊到过年的氛围。我抱怨着说,还是小时候好玩。

我的一个朋友在思考久久后,回答道:“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现在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了”。


是啊,外面的街道上,还有小孩放鞭炮的声音和欢声笑语,只是我们现在玩起来没有之前的快乐了。小的时候很多过年想吃的美食,自己现在的经济基础也可以满足。读书时候梦想着放假可以打一天的游戏,家长也不会再阻抗,可是真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却再也没那种精力和时间去玩了。

以前,我们是坐在台下看戏的,看着大人们演得精彩,感受着他们弄出来的过节气氛。现在呢,就得自己上台,成了这场“年味大戏”的主角。得像以前的大人那样,想想怎么把家里布置得有过年的样子,怎么做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怎么让家人觉得过年真好。这是角色的转变,也是责任的传递。当我们开始为了买年货跑来跑去,为了年夜饭在厨房里忙活,为了给孩子们准备红包而算计着,咱就已经成了年味的制造者了。

以前,只管享受别人给的快乐,现在,得自己努力去创造这份快乐。

想起冯骥才说,年意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年味,就像一根接力棒,长辈传给我们了,我们也得传给下一代。得像我们的父辈那样,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年味,让孩子们也感受到过年的味道,让他们长大后,也有关于过年的美好回忆。

所以,别再说年味淡了,试试换个角色,从享受年味的人,变成创造年味的人。

来 源 丨 红 网 论 坛 网友@旧巷情书

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