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政治夹缝里的荣氏产业

191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年初,袁世凯在北京称帝,遭到全国反对,仓皇放弃帝制,中国从此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同年,无锡荣家诞生了一个新生儿—荣毅仁荣毅仁出生之时,正是父亲荣德生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某种难得的发展机遇。英、法、德、俄等战争国生产受到破坏,中国出口大增,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最。荣氏抓住这个机会,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这标志着中国新兴企业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开始崛起。

在荣毅仁读小学期间,国民党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军阀混战,看似给厌倦混乱的国人带来了希望。可万万没有想到,伴随国民党政权而来的是新名词“统制经济”。它强调国家力量对经济的干预,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企业家们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荣毅仁11岁那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荣家产业,理由是荣家没有足额购买被指派的军费公债。后来通过无锡老乡、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疏通,才算作罢。1933年,荣家纺织公司遭受危机,宋子文、陈公博想乘机将其收归官有,也是吴稚晖出面才免遭归并。

那些年,为寻求保护,相当一批企业家不得不与权力周旋。荣家也与上层政治人物尽力保持良好关系。就在这样的政治夹缝里,荣家的产业艰难而顽强地生存发展。到1932年,荣家旗下企业总数达21家,赫然成为当时国内规模第一的民营实业集团。

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富之子,荣毅仁很早就到家族企业里历练。1937年夏天,荣毅仁大学毕业,出任一个荣氏工厂的助理经理。抗战八年,荣家企业损失了战前总资产的35%。庆幸的是,荣家仍然掌握着这些企业的所有权,没有像有些企业那样被官僚资本吞噬。

抗战胜利之日,荣毅仁开着汽车、扯着国旗出去兜风,他认为国家和企业的前途将一片光明。战后社会需求激增,荣家企业获利丰厚。无奈好景总难久,中国很快就陷入三年内战。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秩序趋于崩溃,企业家们备受打击。

许多企业家将设备资金转移海外,偌大的荣氏家族里唯有荣毅仁和老父亲留了下来,静观天下巨变。



02

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

和上台伊始就消灭企业家的苏联布尔什维克不同,中国共产党很清楚,战后百废待兴,还是要依靠企业家来发展经济。1949年,相当于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无疑让企业家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荣毅仁在政治上开始活跃起来。为了支持国家的抗美援朝,他慷慨捐资,还组织企业家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企业家们备受煎熬,荣毅仁则得到了政府的保护。毛泽东甚至直接干预,将荣家企业划为“完全守法户”。这番经历让荣毅仁又向共产党靠近了一步。

按照共产党的最初设想,中国要长期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到1967年才完成。但是,毛泽东很快就改变了原定计划。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正式确定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1955年,毛泽东在《农业合作社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文中明确提出,要让资本主义“绝种”。他亲自在中南海两次约见荣毅仁等代表人物,指点迷津。

这期间,性情率直的上海市长陈毅对荣毅仁说:“我们不贪图你那一点财产,我1000万工人阶级,农民5万万,几百万知识分子,干他五年七年,可创造几十万万、几百万万、几干万万元。

现在中国总产值大概五百万万美元,三个五年计划之后,可达一千五百万万美元,再30年后可达四千万万美元,不贪你那一些,那一点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共产党眼浅皮薄,看到你那些就想搞你?贪你那一些?共产党气魄大得很,共产党要取得全世界,共产党看到你们一批人还有用,你们来参加很欢迎,都是真话。”

这番谈话引起荣毅仁的很大震动。不久,身为最大私营企业集团老板的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六天之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1月20日,上海召开公私合营大会,宣布全市10万多户私营工商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作为积极配合共产党政策的企业家,荣毅仁当上了上海市副市长。这是荣家自创业经商以来,第一位荣家子弟担任政府公职。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荣毅仁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03

重操旧业成立中信公司

“文革”爆发,已经失去企业的企业家们成为革命的对象,1959年就进京担任纺织部副部长的荣毅仁,同样难以逃脱劫难。后来,由于周恩来的保护,才免遭于难。

1976年“文革”结束了,但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度尽劫波的人们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很明显,完全由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行不通了,应该探索新路。于是,就有了“五老火锅宴”的著名故事。“五老”中荣毅仁最年轻,被寄予厚望。

叶剑英说,“荣毅仁在国际上有知名度,家族中又有很多人在国外,利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利用荣氏家族的优势,由他出面先吸引一部分人来投资,然后吸引更多的外资,荣毅仁的这作用别人替代不了,共产党员替代不了,由他出面比较好。”

荣毅仁建议设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很快就得到批准。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和同时请来的工商界故友旧知开始创业。他着洋装,读洋书、 洋文,浑身“洋派”,精通西方的企业制度和商业规则,因此颇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中信公司一手利用外资在国内发展实业,一手利用外资在海外投资,这些做法在当时被视为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荣毅仁本人又是资本家出身,所以传言众多,不时有人写信告状,有关部门也常常刁难。在一次写给高层的信中,荣毅仁请求“请理解我在夹缝中走路的艰难!”

作为探路者,荣毅仁没有辜负重托。在上世纪80年代,中信公司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不到十年,就成为世界知名公司,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除了政府的“特殊政策”,荣毅仁本人也付出了巨大心血。他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紧盯着市场的信息变化,捕捉商机。

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入选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

04

就任国家副主席登上政治高峰

1993年3月,77岁的荣毅仁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他被选为中国的国家副主席。这是中国1949年以来首次由一名资本家担任国家副主席。消息传出,世界震惊。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的信息给国际社会巨大信心,也给企业家们传递了强烈的信号。

如果说,荣毅仁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改造”政策的标志,那么在90年代,他则成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风向标。正是在90年代,大批有志之士下海创业,中国产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代企业家。这批被称为“九二派”的企业家和荣毅仁等第一代企业家一起,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任国家副主席后,荣毅仁脱离商场,重新扮演起政治家角色。此时正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突飞猛进的时期,许多大企业成长起来。

荣毅仁神秘而特殊的身份,为这个时期涂上了别样的色彩,他的经验也得到了执政者的重视。中共中央专门委派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的曾培炎,每个季度向他汇报经济形势,听取他的意见。

1998年荣毅仁退休后,很少再出现在公众场合,但每天阅读文件、翻阅中外报章杂志,浏览全球政治经济新闻。2005年,89岁的荣毅仁辞世。

一个民国时代企业家的后人得知消息时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句号。”确实,100年前,荣毅仁的父辈先后创办面粉厂和棉纱厂,书写一个家族企业的传奇。虽然这个家族企业的故事在1956年戛然而止,可是直到荣毅仁去世,这个家族的传奇才告一段落。

始于企业家,终于政治家,荣氏家族和大时代的复杂互动关系,从此成为后人谈论不休的话题。这是一段长达百年的曲折故事,是中国企业家命运起伏的最好见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