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在加速。本文将探讨“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 HITL)理念在汽车设计与体验中的应用,以及未来人机交互模式的演变。

———— / BEGIN / ————

在 2025 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宝马以令人瞩目的创新展示了其对汽车智能化未来的构想。宝马亮相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增强现实(AR)导航系统、全新的 HoloActive Touch 无触控显示界面,以及更加智能化的语音助手。这些技术不仅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也为未来的智能驾驶舱描绘了全新蓝图。


图:2025年CES展上BMW的未来座舱

宝马的增强现实导航系统可以将导航信息直接叠加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即将到来的转弯、限速提示和实时交通状况等关键信息,驾驶员无需频繁转移视线,即可获取关键信息,大幅提升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而 HoloActive Touch 技术则通过虚拟显示和手势控制,打破传统物理按键和触屏的限制,让用户能够轻松完成导航设置、娱乐操作和车辆功能调整。

宝马的智能语音助手系统,实现了更加自然流畅的人机对话。不仅可以理解驾驶员和乘客的各种指令,还可以识别复杂语境,还能根据驾驶员的语气和用词判断当前需求。例如,驾驶员说“我有点累了”,语音助手可以推荐最近的休息区,播放舒缓音乐,甚至调整车内氛围灯光。


图:《流浪地球2》剧照

这一系列创新技术的背后,是“人在回路” (Human-in-the-Loop, HITL)理念的深刻体现。

在电影《流浪地球 2》中,数字人类和 MOSS 的融合展现了人类智慧与算法协同的可能性。人成为智能算法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算法可以适应更多复杂的变化,并产生质的飞跃。而所谓人在回路AI上车,就是将人类驾驶员的智慧和决策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它并非简单地用机器取代人,而是让人和AI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

AI 在汽车设计与体验中的应用

当前,AI 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覆盖设计、交互、驾驶辅助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几个关键领域的表现:

1. 车身外形设计

AI 通过分析市场趋势、空气动力学和用户偏好,为汽车外形设计提供创意支持,帮助设计师创造既美观又高效的车身造型。例如,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已用于车身造型的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使设计周期大幅缩短并提升了效率。


湖南大学使用生成式AI设计汽车外形 图源:谭浩教授

2. 语音助手与自然交互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车载语音助手已能够理解复杂指令并进行多轮对话。从设置导航到控制车内设备,提升驾驶便捷性与安全性。

例如,奔驰的 MBUX 系统不仅能根据语音调整导航,音乐播放甚至个性化回应,还能在对话中学习用户的偏好,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3. 情绪识别与行为分析

通过车内摄像头和实时AI算法,汽车可监测驾驶员的面部动作和面部表情、声音语调和行为状态。

例如,当检测到驾驶员疲劳时,系统会主动播放舒缓音乐、吹冷风,甚至调整车内灯光以帮助驾驶员恢复专注,寻找最近的休息区等。监测到有其他乘客在睡觉时,系统会自动调低语音助手和娱乐系统的音量,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4. 自动驾驶辅助

AI 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自动泊车等功能,显著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并具备对复杂路况的实时识别和决策能力。

凭借高精度传感器与算法,它能完成交通标志识别、障碍物避让、路径规划等任务,实现自动泊车、窄道通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为驾驶者提供高级驾驶辅助。学习记录驾驶方式,比如记忆特定车位入库手法。


图:宝骏的循迹倒车

5. 个性化驾驶体验

AI 可学习用户习惯并调整车辆设置,如座椅位置、空调温度和娱乐偏好,提供高度定制化的驾驶体验。这种动态适应能力使汽车更像一个理解用户需求的“智能伙伴”。

人在回路:智能驾驶的新模式

“人在回路”模式的核心在于人类与 AI 系统的协同合作,强调在复杂任务中人类参与决策的关键作用,确保 AI 系统的安全性与人类意图保持一致。

在汽车智能化中的体现包括:

1)任务协作与反馈学习

AI 可与车主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例如,当出差需求产生时,AI 将协助生成包括航班预订、酒店安排、会议材料准备以及报销单草稿填写在内的工作流,并在关键环节等待车主确认,确保流程符合实际需求。

2)动态个性化适配

AI 系统通过人与机器的互动学习用户偏好,例如根据驾驶员的情绪调整语音助手语气,或在恶劣天气中主动优化驾驶模式。

这种灵活适应性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的核心竞争力。

在暴雨天气下,AI能够自动降低车速,并调整悬挂系统的硬度,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同时将语音助手的语速适当减慢,让驾驶员能更清晰地接收信息。

3)人机协作与责任保障

在紧急情况下,人类能够通过简单指令迅速接管系统,确保关键决策的可靠性。此外,人类在复杂任务中的干预将进一步增强对 AI 的信任感,同时界定AI的责任边界。

比如在自动泊车或者自动驾驶进行中,人类发现有情况,而车没检测到异常而在继续执行时,除了踩刹车终止行程以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到用户在惊恐的喊“停、停、停”、“哎!哎!哎!”、“啊!啊!啊!”、“有人!”、“有车!”、“要撞了!”等警示语句,而触发停止进程。

人机交互模式的未来预测

随着技术的进化,人机交互模式也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

1)从指令式到协作式交互

AI 系统将从被动执行命令转变为主动分析情境,与用户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例如,AI 不仅能根据关键词启动导航,还能基于日常习惯和实时交通状况生成最佳行车路线,并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调整。

这一转变依赖于AI对大量用户出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对实时路况的精准预测技术的发展。

2)语境感知与情感共鸣

语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将使 AI 系统更懂用户的情绪与需求。

例如,在长途驾驶中,当检测到驾驶员疲惫时,AI 不仅能提供安全提醒,还可主动推荐适合的休息站,甚至播放适合的音乐,为驾驶注入更多温度。

发现每次行驶中遇到车祸小动物尸体时,车主会念佛号,那么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主动建议播放《大悲咒》,敲电子木鱼功德+1,屏幕播放佛光普照等。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AI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识别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能够准确理解用户语言背后的情感含义。

3)多模态交互体验

多模态交互将成为主流,语音、触控、手势、表情等多种交互方式将无缝融合。

例如,驾驶员通过语音下达指令,AI 可结合眼动轨迹和表情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澄清或提供帮助,避免误解和错误执行。

这需要硬件设备的进一步升级,如更精准的眼动追踪摄像头和高灵敏度的手势识别传感器等。

4)伙伴式关系建立

AI 将从“工具”转变为用户的“伙伴”。

例如,在长途出差中,AI 可以自动生成日程提醒、处理邮件并在必要时提供实时翻译,逐步承担更多人类日常事务。

这要求AI具备强大的知识图谱和跨领域的智能处理能力。

5)透明与信任增强

AI 的决策过程将更加透明可见,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系统作出的每一步决策依据。

例如,在自动驾驶过程中,AI 可以通过车载屏幕或语音解释当前驾驶选择,如何选择路径和避障,让驾驶员始终处于“回路”中,确保信任与安全。

这需要AI在算法设计上更加注重可解释性,将复杂的决策过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人在回路” 模式下的出差场景

未来,当车主准备一次重要的商务出差时,AI 将无缝集成全流程支持。

想象一下,未来当你在驾车途中收到了公司的出差邮件,AI 系统理解并分析其意义后。系语音助手用温和且清晰的语音询问:“检测到您收到出差相关邮件,是否为您生成出差工作流?”…….经过多轮对话后,一个工作流诞生,它包括了以下任务。


  1. 任务接收与工作流生成:AI 自动解析出差邮件中的关键信息,生成行程安排,包括航班预订、酒店客房预订和会议资料准备等。如果事后有报销,那么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对于航班和酒店可能还会有指定的要求。AI会根据用户所在公司的报销政策,筛选出符合价格区间的航班和酒店,并优先推荐用户以往经常选择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品牌。

  2. 会议资料与行李准备:AI 根据会议主题整理收集相关资料,生成大纲或简报等,用户可直接补充完善。同时,AI 根据目的地天气与任务需求生成打包行李清单,确保出行无遗漏,比如带上录音笔或者某个特定存储盘。AI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学术数据库、行业报告等渠道收集会议相关资料,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简洁明了的大纲。

  3. 动态调整与实时支持: 用户可随时通过语音或触摸拖拽更改调整计划,例如重新选择酒店或调整行程,AI 将同步更新计算安排。当用户因突发情况需要更改航班时,AI会迅速对比其他航班的时间、价格和剩余座位情况,为用户提供最优选择,并协助完成改签手续。

  4. 高效报销与总结: 出差结束后,AI 协助生成报销单,并自动整理总结出差期间的会议记录和执行报告。


总结:未来的智能座舱是最大的AI接触入口

从“AI上车”,到“人在回路”模式的深化,智能座舱是我们身边最大型的,也是最全方位的AI接触入口。其交互方式不再局限于人控机,它不仅是一个从 A 点到 B 点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未来,“人在回路”模式将人类智慧与 AI 算力深度融合,推动从协作任务执行到情感化互动的全面进化。智能座舱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更可信赖、更有温度的智能伙伴,共同塑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出行方式。

作者:HMI怡伶设计心理 来源微信公众号:HMI怡伶设计心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