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在多数人眼中是政工元帅,其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军事元帅。在抗战时,他领导的山东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异军突起,使山东敌后根据地成为中共最大的解放区。在解放战争的东北作战中,他也是十分清醒的,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卓越的军事能力。
1946年春,罗荣桓因病在大连休养。
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经过一个多月的保卫战,杀伤敌人万众,但是自己也伤亡八千多。 为了争取主动,求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于是5月18日夜秘密撤出四平街。19日,四平被占领。
正当四平保卫战猛烈展开的时候,罗荣桓于5月间回到长春,随即和东北局的领导同志们,投入紧张的支援前线和创造后方根据地的工作。但是,罗荣桓对东北的战局,一开始就明确要准备作长期艰苦的斗争。但是,有的人却希望速决战,甚至有人把对敌作战,说成“最后一战"。
八路军从山东开到安东的时候,罗荣桓就对人说过: “现在东北流行一个口号,叫‘最后一战’。我们刚刚和敌人交手嘛,怎么能叫‘最后一战’呢?蒋介石是美械化装备的部队嘛!我们的部队我知道,如果硬抗,几仗就打光了。要打持久战, 还有一个艰苦的阶段。…….在东北,我们还要下很大功夫,才能把人民对蒋介石的正统观念打掉。”
以后他还说:“在东北,我们不能靠选举、靠欢迎马歇尔,要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根据地。”因此,对于四平保卫战,起初他是不支持的。
然而某些领导人的想法,却不一样。作为总司令的林彪,思想上并不那样清醒。结果,四平之战打成了大伤亡。罗荣桓原来所预言的变成了现实。
部队从四平退到长春时,“前总”政治部副主任陈沂,找罗荣桓汇报情况。罗荣桓是他在山东时的老首长。他对陈沂说:
“我们已经商量过,长春还是不要了。”
陈沂不舍地说:“长春可是个漂亮的地方啊!”
“将来再回来吧!”罗荣桓接着说,“有些人就是舍不得大城市,长春正在准备选市长,情况那么紧急,还选什么市长?太麻痹了!”
这时,毛泽东等人具体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考虑到长春,吉林都是大城市,防线长,不利防守,决定民主联军主力向松花江北岸作战略性的撤退。
为了总结前一时期东北斗争的经验教训,东北局于7月上旬,在哈尔滨召开党的扩大会议,部队和地方上的高级干部参加大会。会议期间,东北局常委林彪、彭真,罗荣桓、陈云和高岗,于7月3日,讨论了由陈云同志起草的《形势与任务》的文件。
罗荣桓在会上说:“过去一段应该总结,但又不能详细总结, 而且也不是迫切需要的,主要的要统一今后的思想领导……现在干部思想上有很大的负担,对东北斗争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估计、对自己依托的力量,要建立如何的地位,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他认为,主要是解决当前的问题,如能早日解决,对我更为有利。罗荣桓针对“文件”上关于敌我力量对比、对农民作用的估计、阶级斗争等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为此,他还说:“去年12 月28日,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已经将许多问题都给我们答复了,应该根据这一指示的方针进行修改。”
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随后,修改过的文件,题为《关于目前东北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于7月7日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通过,所以也叫“七七决议”。后来的战局证明七七决议是十分准确的,对东北战局的好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这个决议的通过,实际上,罗荣桓起了巨大的作用。罗荣桓为什么总是能够站在正确路线一边?主要是他有着杰出的军事判断和指挥能力,因此,他对于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有着深刻理解。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