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这位老兄,25岁就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你说牛不牛?这年纪别人还在为饭碗发愁呢,他已经在帮着指挥整个红军了。

但说起1945年的党的七大,这场合本应该是王稼祥的大好时机,毕竟这哥们不仅年轻有为,还是“遵义会议”的功臣之一,功不可没。

结果,名单一出,这位前军委副主席居然没被选为中央委员,这事儿可不得了,足够让人瞪眼。



传说中,当毛主席听说这事儿的时候,也是一脸懵:“这操作是哪出啊?把王稼祥落下了?” 这事儿要是放在谁身上都得闹心,更别说毛主席了,他可能一边抽烟一边思考怎么补救。

据说,毛主席找了几个大佬商量,场面有点像紧急开会:“这事儿怎么回事?王稼祥这么个重要的人才怎能落选?”几个大佬可能也是一头雾水,但也只能陪着一起愣。

那么,问题来了,王稼祥这样的红军高材生,为什么会在七大上初选时被忽略?

01

时间回到抗日战争初期,王稼祥同志,一个从苏联归来的年轻才俊,刚一踏进中央苏区,情形就有点像电视剧里那种“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他那火并不是烧文档的,而是烧旧观念的。

想当年,王稼祥和王明是同窗好友,两个人在苏联那边可谓是风风火火、志同道合。但回到国内后,王稼祥就像是换了副眼镜,看事情的角度和王明渐行渐远。王稼祥上任不久,就开始有感而发:“哎,这王明同学,书是读得不少,但这带兵打仗,还是差点火候。”



话说那时候的毛主席,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实践派。一天,王稼祥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不小心坐到了毛主席旁边。

毛主席正在那儿低头思考,王稼祥便轻声问道:“毛主席,您看这次战略应该怎么调整?”

毛主席抬头看了他一眼,只说了一句:“跟着我的步子走,保证让敌人找不到北。”

王稼祥听后,心里那个佩服啊,直接从心底冒泡:“这才是真知灼见啊!”

02

1932年,红军中心召开了个重磅会议——宁都会议。

会议刚开始,毛主席坐在那儿,其他人全都等着他发话,像看一场大戏。刘伯承站起来,眉头一挑,举手投了个赞成票,像是选美比赛的评委一样,毫不犹豫。这一举动,让会场的气氛更加紧张,大家都在心里打着算盘:“这下要开始了。”

这时,其他人都还在紧张地看着毛主席,心里想,“王稼祥也该站出来支持毛主席了吧?”但是王稼祥可不急,”他站起来,声音不大,但坚定:“我支持毛主席。”



这话一出口,仿佛一颗定时炸弹,炸响了全场。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他身上,有的人咽了口唾沫,心想:“这回倒是来劲了。”毛主席听后,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心里可能五味杂陈。

当时的局面,权力在博古、李德手里,可是王稼祥就像是个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毛主席有没有军权,他始终站在毛主席那一边。

每次有战略讨论,他总是能找到毛主席,像是两个人有个默契:“主席,咱这局怎么玩?”毛主席虽然没有军权,但他一点不冷落王稼祥,反而每次都耐心地答疑解惑:“咱们得稳住,别着急,一步步来。”



有一次,两个人正讨论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王稼祥侧着头问:“你说,这局能不能翻盘?”毛主席笑着点点头:“翻得了。关键是看我们怎么下棋。”

王稼祥瞪大了眼睛:“你说这话,我就放心了。”他心里明白,虽然眼下他的话权不大,但坚定的立场让他在那个时代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虽然博古、李德手握大权,但王稼祥从来没改变过对毛主席的支持。别人看不见,他看得清:毛主席的眼光远,比这些人高出不止一层。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了王稼祥后来的坚持,成了他和毛主席之间最牢固的纽带。

03

1934年秋天,红军正在长征的泥泞路上行进,灰头土脸,汗水和尘土混成了难以分辨的颜色。王稼祥这个时候正因为带伤被安置在一个像猪圈一样的小柴草屋里,四周寂静得像个空旷的舞台,只有风吹过破旧的屋顶,沙沙作响。

突然,门“嘎吱”一声被推开,跑进来一个战士,差点把门撞飞了,喘着气问:“能借宿一下吗?”听着那声音,王稼祥心里一动,嘴角勾起一抹笑。还没等他回答呢,突然从外头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算了,我们随便找个地方吧。”



王稼祥一听,急忙从床上爬起来,差点摔了个狗吃屎,立马喊道:“是润之吗?”毛主席不推辞,带着几分笑意,慢慢走了进来,那步伐带着点不紧不慢的江湖味儿,仿佛在说:“这小屋不大,但能容得下我。”

之后,两人开门见山地问:“润之,现在咱们的情况,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还没等主席说,王稼祥直截了当:“一句话,李德他们不行的。”毛主席一愣,然后笑了,笑得那叫一个意味深长,好像在说:“那你有啥高见呢?”

王稼祥摊开手,显得有点无奈:“我正在想呢,但总感觉得换个法子,所以来问问你的高招。”毛主席笑了,摸了摸下巴,说:“好嘛,那我给你讲讲我的想法。”然后两人就开始了“商业合作”,讨论起了长征的新战略。



两人的对话就像是深夜的炉火旁,两个人心照不宣的“秘密聊天”,时而严肃,时而轻松,仿佛在商量哪家饺子馅儿最正宗,尽管话题是生死存亡的长征,那个时刻,气氛却异常轻松。毛主席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来,王稼祥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点头:“行,这个思路我喜欢。”

聊完后,王稼祥不仅觉得受益匪浅,信心满满,简直觉得自己像个刚学会飞的鸟儿。他决定去找张闻天,说服他一起合作。

到了张闻天那儿,王稼祥把刚才和毛主席的对话当作了“销售秘籍”,像个推销员一样兴奋地推荐:“你看看,咱们得换个思路,毛主席这么说,咱们得去做点什么了。”张闻天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似乎在说:“你是来推销思想的,还是来打广告的?”

但王稼祥哪里顾得了那么多,他觉得自己的方案简直是天衣无缝,“如果不换个方法,咱们就真的迷失方向了。”张闻天虽然心里有些犹豫,但看着王稼祥那坚定的眼神,也只能点头:“行,咱试试。”

04

之后,王稼祥就像个忙里偷闲的房产中介,开始挨个拜访,从聂荣臻到彭德怀,再到杨尚昆。每到一处,他都一本正经地摊开话题:“听说你也看不惯最近的指挥作风?咱们是不是得换个风格了?”一番话让每个人都像是找到了知音,纷纷表示要支持毛主席复出。

到了遵义会议,王稼祥这位幕后推手的功劳终于显现。

王稼祥这位老兄,别看他嘴巴不多,但真要说起他的战斗力,那简直是个“红军版的钢铁侠”。从长征开始,跟着毛主席和周恩来这对铁搭档一路打,差点没把整个中国的山川地形都踏个遍。

不过,这个老兄的戏剧性还真不少。到了1945年的七大,简直是个“差点儿无冕之王”的故事。



而且你要说王稼祥这人平时不多话,大家总觉得他有点“高冷”,于是乎,很多人觉得,这个“高冷”的王稼祥。

但你说毛主席咋办呢?毛主席咋看怎么顺眼,这点不说都不行。听说王稼祥在选举中落选后,直接气得毛主席一拍桌子,语气带着点儿好笑又有点无奈:“怎么能让咱们的战斗英雄成‘无冕之王’呢?”毛主席还不忘列举王稼祥的战功,“他可不是随便打打仗的,这老兄在长征中可是亲自带队,吃过很多苦,真能折腾!”

大家听了这番话,纷纷点头,“对啊,对啊,毛主席说得有理,必须给个名分。”结果,王稼祥瞬间就从“名不见经传”的状态,一跃成了第二名候补中央委员。



直到十大,王稼祥终于当选中央委员,这回是名正言顺的了。

想想看,这一路走来,他不光为国家拼过命,还跟世界舞台上的各国使节打过交道,跑了不知多少次的外交场合,简直就是外交界的“大佬”级人物。

然而,1974年,王稼祥因病去世,虽然这位老兄的落幕有些凄凉,但这一生的“硬核”轨迹,却充满了荣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