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越南现在尽管被认为是属于东南亚,但因为其在古代历来都是属于汉文化圈的,所以从人文角度,将其归纳入东亚也没有问题。汉、韩、和、越,构成了东亚四大民族。汉民族命名为“汉”,朝鲜民族命名为“朝鲜”或者“韩”,日本人称为“大和民族”,这都不难理解,而且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可越南人不同,越南人被称为什么呢?称“越族”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越南民族正式的名称是“京族”。这就是个很奇怪的称呼了,甚至连很多越南人自己都不清楚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

要了解这个,就要了解一下越南历史,越南本属华夏。

在秦始皇攻灭六国之后,一路向南征讨百越,因拥有更加先进的军事组织,秦军南征的过程颇为顺利。秦始皇在今两广以及北越地区设置郡县,并向此处安置中原移民。

对于当时的秦朝而言,两广与北越地区同属秦朝郡县,并无任何区别。而对于越南而言,是秦始皇的远征以及中原文化的输入,将他们手把手地拉近了封建时代。

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汉朝在平定南越国之后,平稳地延续着对两广及越南北部的统治。

在两汉时期,当时的北越南在大汉的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广东在中国的地位。因地处南海西岸,自越南北部通过海上路线可以很方便地抵达东南亚、印度以及中东。两汉时期的北越南,成为了汉朝南部最重要的海运枢纽。

交州(包含北越南),凭借着地理优势,也成为了汉末乱世中,最为安定祥和的一片乐土。中原王朝对越南的统治在南北朝乱世中并未中断,自秦汉以来的近千年时间里,中原王朝在越南北部设置的交趾、九真与日南三郡,一直都是帝国最南端的领土,此时的北越南从各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而越南同中原王朝的分道扬镳,其实是宋初的一个意外所导致的结果。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方大员纷纷自立。岭南大员刘谦在交州故地建立割据政权南汉,然而他的手下也有样学样,在南汉内部发动兵变。

公元937年,兵变的结果是交州西南端的三郡脱离南汉,吴权在这三郡仿照中原制度自立为王,建立了一个地方割据政权。

不过没过多久,黄袍加身后的北宋皇帝赵匡胤,就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宋朝的军事行动起初很顺利,南汉、北汉、南唐、后蜀等地方政权相继被宋朝所灭。然而,北方崛起的辽国打碎了北宋继承唐代疆域的美梦,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又威胁着宋朝的西北边疆。

此时的越南割据政权审时度势,提前向宋朝派出使节通好,并接受宋朝给予的交趾郡王的册封。看到越南如此识相,加上北部威胁过大,宋朝也就停止了在南方的军事行动。

这一选择,导致越南北部地区由中原固郡,向一个独立国家转变。而始终面临北方威胁的两宋,也从未想过阻止越南国家意识的形成,以及收复这片曾经的中国领土。

不过,越南虽然获得了独立地位,但越南人却始终以“小中华”自居。在元朝攻灭南宋并进而威胁越南时,当时越南陈朝的君主还以汉人皇帝自居,并以汉人不可以投降蛮夷为理由,拒绝向元朝臣服。

但越南虽然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是几个世纪的独立已经让他们形成了国家意识。元朝灭亡之后,南下的明军短暂恢复了对越南北部的统治。

然而,接连不断的叛乱,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越来越高的统治成本,最终让明朝不得不彻底放弃令北越南地区回归中国的打算,并继续册封当地统治者为安南国王,保持名义上的上下之分。

不过,中原王朝虽然自此彻底失去了收复北越南的机会,但中华文化在越南的影响力并无减少。自秦始皇设象郡之后,北越统治阶级不仅在历史上长期说汉语、用汉字,且从建筑风格到穿着装饰,与同时代的中原并没有什么不同。

并且在越南地方政权强盛时期,他们也会以“中华正统”自居,在中南半岛扩张、传播自己改造过的汉文化,直到19世纪初的阮朝时代,越南的内部制度,依然同过去的中原王朝大同小异。阮朝兴办科举,设置郡县,阮朝的文人统治阶级依然是士大夫,而他们又阅读汉字书籍,并用汉字写作诗歌与史书,并坚持“华夷之辩”,认为自己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



政治上自成一国,文化上自认中华,这是古代越南的特点。既然如此,在民族认同上,越南人完全是认为自己是“汉人”和“华人”的,在越南的史书中,其自称为“华”和“汉”,贬低其它东南亚民族为蛮夷,这种记录比比皆是。那“越”是什么?“越”原本是古汉语中特指“木星起步的地方”,即古越国,在大概浙江绍兴一带;后来变成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泛称,这自然也包括越南在内。但是越南后来从中国独立成功后,“越”长期成为越南王朝的国号名称,成为特称。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越南人认为自己是“越族”而不是“华族”,因为“越”当时还是仅含有地理含义的,中国政权用古地名为国号非常常见。


只是到了后期,越南与中原分离日久,“越”才成了一种有民族性的称呼。那“京”是什么呢?这个词其实也有渊源,它源于10-11世纪部分越南知识分子的自称。当时这些人自称为“京人”,“京”指的是越南的京畿地区,即河内附近的人,他们之所以这么称呼是为了与另外的人区分开。“另外的人”指的是什么呢?前文已经说了,越南毕竟是距离中原非常偏远,所以即使是受到中原千年管制,主体已经完全汉化,但仍然有非常多的地方民族没有被同化,而且城市中心地区和周边村舍地区汉化程度差异明显,对于汉化越人来说,这些人自然是蛮族,当时给他们的称呼是“寨人”。这些人的后裔就成了现在越南的“赫蒙”等少数民族。

1256年科举考试开始分别录取“京状元”和“寨状元” ,“京”人称呼开始出现在史册之中。当然,当时这个“京”并没有民族含义。但是,既然“京族”这个称呼远没有“越族”影响力大,为什么越南政府会选择这个作为主体民族的族称呢?这和越南民族政策有关,胡志明说过:“越南是一个,越南民族是一个,河流可以浅,山可以穿,但此真理永远不会改变”。在“越”已经成为国号的情况下,将主体民族称为“越族”似乎有些不合适,因为“越”是各民族共有的。所有民族都是“越族”,就这样,京族成了越南主体民族的自称,越南官方使用京族一名来区别于越南境内其他民族。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中国境内的该民族也定名为京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