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品种耐密性和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我国高产玉米新品种更新迭代过程中,玉米株型也逐渐从平展型演变成紧凑型,品种的耐密性明显提高。
密植增产得益于通过改良叶夹角、雄穗大小等性状,改善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增强群体的通风透光性、有效叶面积指数,从而获得较高的群体光合和合理的冠层光辐射分布,显著提高玉米群体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
玉米密植后,群体内通风、透光降低,抗病抗逆能力降低,更易发生倒伏,个体生理和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对有限光温、水肥的竞争加剧。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并不是所有玉米品种适合密植,同时也应警惕耐密植品种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的弊端。
不同的玉米品种,都有其适宜的播种密度,而适宜的播种密度,又受水肥供应、气候特点、播种时期等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种植户所有品种采用一种种植密度,严重影响玉米增产增收。
玉米一般是分行种植的,分为等行种植和宽窄行种植。玉米的株距是指每行玉米里面相邻两株玉米的距离,玉米的行距是指相邻两行玉米的距离。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
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种子发芽率(一般大于92%);1米=3尺=30寸。
宽窄行方式首先计算出平均行距即可,播种质量和除草剂等造成的出苗损失较大时应适当缩小株距,不间苗。
提醒: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净度)要求非常高,发芽率低于92%不可精量单粒播种。
2、半精量播种种子
半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1米=3尺=30寸。
采用半株距或一穴两粒播种时一般种子发芽率大于85%但小于92%。定苗时按株距定苗,缺苗时就近留一穴双株。
3、如何算一块地的玉米的多少株(棵)?
株(棵)数=[(地长÷株距)+1]×[(地宽÷行距)+1]
比如长30米,宽20米的地块,玉米按等行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种有多少棵玉米[(30÷0.3)+1]×[(20÷0.6)+1] = 3434棵

玉米种植密度

一、常见误区: 常见的误区有种植越密越高产、所有品种采用一种种植密度、盲目跟风其他农户的种植密度等。

二、合理密植意义:合理密植有利于玉米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生长健壮,增强抗倒性,是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基础。在生产上种植密度太稀,单株生长良好,易形成大穗,穗粒数多,但亩穗数少,群体产量上不去。当群体度过大时,会造成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良,个体发育受到抑制,造成细弱,空秆率增高,果穗变小,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群体产量也会降低。因此,在玉米生产上必须按品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的高低,协调好亩株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进行合理密植。

三、合理密植原则: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管理水平、生产目的等影响。

1.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

植株高大,叶片数多且平展,群体透光性差的平展型品种,种植密度宜稀。植株较矮,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群体通风透光好的紧凑型品种,适宜密植。不同株型品种的合理密植范围如下:

(1)平展型品种一般应控制在每亩3000~3800株。

(2)半紧凑型品种一般为每亩3500~4000株。

(3)紧凑型品种一般为每亩4000~5500株。

种植经验: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茎秆松软品种宜稀、茎秆坚硬品种宜密,大穗型品种宜稀、小穗型品种宜密。


注:种植密度较大时建议60CM行距

2.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确定种植密度

土壤肥沃、施肥量多时,可适当密植;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少、种植过密会导致植株营养不良,空秆率高,植株早衰,结实性差,产量降低。因此,应掌握“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则。

3.根据灌溉条件确定种植密度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密度增大后,需水量增多。灌溉条件好的地区,可适当密植;干旱和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因此,应掌握“旱地宜稀,水浇地宜密”的原则。

4.根据当地气候和土质条件确定种植密度

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植密度宜大;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的地区,种植密度宜小。玉米根系发达,消耗氧气较多,透水透气性较好的沙壤土比黏土种植的密度稍大一点,每亩种植株数可增加300~500株。

四、注意事项:在实际生产中,确定种植密度时要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来源丨种业商务网综合整理《玉米栽培及管理技术》、金丰学院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