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四九第一天。6时许,朝阳缓缓地从地平线处升起,柔和的光线洒在大地上却似乎并未给这座藏身于林海深处的塔河小城带来多少温暖。“现在室外气温零下三十三摄氏度,可得穿暖和点儿哈。”接到作业指令后,塔河站上水员刘刚利落地开始穿戴装备,厚实的棉衣、棉裤,再裹上一层防风的大衣,边穿边不忘朝着身旁的工友叮嘱着保暖事宜。
春运以来,随着游客数量攀升,客车用水量骤增,塔河站的上水作业也变得更为繁忙。客车上水员刘刚和工友每天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经过这里的10趟旅客列车上水。上水作业看似简单,实则要有充足的体力和耐心。作业前,工有王洪涛需要对自己负责的7口上水井状态进行检查,每次开阀实验后,还要将20多米长近20公斤的上水管从根部扛起,捋着肩膀一点点顺到接头处将管内积水控出。由于天气寒冷,控水过程中,管内的积水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管口形成冰层。这时,刘刚就会脱下手套,用手的温度来融化管口的冰层。“我们给列车上水的时间有限,管口积冰如果冻得过厚,上水管便不能和车厢的注水口连接,发现的时候再处理就来不及了,自己遭点罪没啥,主要得让旅客在火车上有水用。”刘刚搓着冻得有些发紫的手感慨道。
6时32分,K7039次列车裹挟着寒气抵达塔河站。列车停稳后,刘刚和工友按照分工迅速来到指定作业位置,他们要在9分钟内完成6节车厢的上水任务。尽管时间紧迫,刘刚却并没有第一时间为车辆上水,而是用水井钥匙敲打车厢注水口,然后脱下手套将手指深入注水口,确定注水口无残冰后,才将上水管和车厢注水口套牢,之后快步返回上水井打开阀门为车厢上水。
上水时,刘刚一边认真观察上水状态,一边用双手握紧上水管和注水口的连接处防止脱落。20多年的上水经验,光是通过水流震动时的反馈,刘刚就能准确判断出车辆的注水状态,在水满溢出前关闭阀门。尽管如此,拔出水管时,还是会被水管里面的余水,打湿手套和鞋袜。极寒天气下,被水浸湿的手套很快就冻得跟铁板一样。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列车多加水,有时,刘刚索性会脱下被冻硬的手套徒手作业。正因为如此,他手上的冻疮总是犯了好、好了又犯。
6时41分,K7039次列车驶离塔河站,向大山深处呼啸而去。刘刚屹立在水井旁,透过睫毛上凝结的冰晶,目送着列车远去,直到在视线中消失。
回到班组,他们立即换下结了薄冰的衣裤和鞋,放在暖气上烘烤。刘刚说:“作业中被水溅到是常有的事,我们每个人备品柜里鞋袜、手套都得在3套以上,湿了就放在暖气上烤干,几乎每批作业都要换一次。”7时许,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接到K7041次旅客列车上水作业任务后,刘刚和工友再次“武装起来”, 迎着寒风走上站台……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