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漫步徐汇滨江,解开上海“一江一河”顶流密码》的报道。
站在徐汇滨江西岸智塔45楼,波光粼粼的黄浦江蜿蜒而过。近处,是阿里巴巴上海总部办公区和刚刚建成开放的西岸大剧院。远处,始建于宋代的龙华寺塔挺拔秀丽,总投资逾600亿元的西岸金融城崭露头角……文化与科技,艺术与生活,在黄浦江畔水乳交融。
徐汇滨江是上海建设“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以来,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两条上海的母亲河滨水岸线相继贯通,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成为今天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西岸金融城配套公共艺术建筑“西岸漩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何欣荣摄
上海市住建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到访人流超3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约10%。其中,徐汇滨江全年吸引市民游客3000万人次,占比约1/10。
“一江一河”,何以顶流?漫步总长达11.4公里的徐汇滨江,记者探究“一江一河”的“出圈”密码,感知世界级滨水区的进阶之道。
软与硬的协同
“12月21日,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校友日活动”“12月26日,大模型登记和服务政策宣贯会”“1月2日,医疗大模型多场景MAAS平台介绍”“1月7日,蜜度新品体验发布会”……
在位于徐汇滨江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张活动排片表。从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中旬,各种交流、发布和论坛活动排得满满当当。
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硬支撑。2023年9月,在上海市区两级主动谋划、协同发力下,“模速空间”正式揭牌。启用一年多来,“模速空间”吸引近百家人工智能大模型初创企业入驻,带动200余家大模型企业在徐汇集聚。当前,徐汇共有34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占上海全市近60%。2024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在徐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聚焦“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硬科技在徐汇滨江展现硬实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期智研究院、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研究机构在徐汇滨江集聚,微软、腾讯、华为鲲鹏等科技巨头,以及商汤、联影智能等独角兽也接踵而至,良好的产业生态日益成型。
“立足上海,我们发布了首个央企自研的AI视频生成模型。下一步,我们计划依托电信的网络优势布局‘智传网’,让AI走遍千山万水、服务千家万户”,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说。
把大写意变成工笔画,2025年徐汇滨江的硬科技发展进一步跑出加速度:1月2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模速空间”,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空间聚合和要素聚合,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1月3日,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在徐汇滨江召开,发布“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硬核措施。
“对照中央和上海市委要求,我们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十一项核心指标,实施产业集群倍增等十大行动,在徐汇滨江等区域聚力培育‘雨林式’产业生态。”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说。
同样在2024年,“来上海看美展”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词汇,徐汇滨江就是其中的重要目的地。包括星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在内,徐汇滨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美术馆大道”,成为中外人文交流高地。其中,“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为中法之间最高级别、最长周期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在2024年的中法建交60周年人文交流活动中大放异彩。
“徐汇滨江开发,遵循了‘文化先导、科创主导’的思路。科技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在这里交相辉映、协同发力。”徐汇滨江地区管委办常务副主任、西岸集团董事长李飞宇说,把文化的魅力搞得更足,徐汇滨江还在完善布局:北面,依托公共艺术建筑西岸漩心、商业体西岸中环和各种美术馆,凸显国际时尚特色;中部,依托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提升会展休闲功能;南面,依托已规划的西岸热力秀场和综艺场馆,打造文旅新地标。“北中南”一起发力,在徐汇滨江形成独树一帜的“超级引力场”。
出众的人文环境和公共空间品质,使得徐汇滨江不但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也对各路人才形成了强烈的磁吸力,支撑了科创产业的发展。“在徐汇滨江创业和生活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这是不少扎根于此的人才的共同感受。
改与建的智慧
上海首个户外水岸冰场上,冰雪运动爱好者们翩翩起舞;面向黄浦江,一众餐饮品牌打造出180度的江景外摆空间,松弛感拉满;周末时分,800米长的街区景观树和天幕亮起灯光,犹如一条星光项链,串联起滨江的冬日浪漫。
2024年下半年以来,位于徐汇滨江的商业综合体西岸梦中心火了,日均吸引客流近3万人次、周末逾5万人次。除了融合商业零售、艺术剧场、户外街区、滨水体验等多功能业态,西岸梦中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是由著名的上海水泥厂脱胎换骨而来。
始建于1921年的上海水泥厂,曾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上海海关大楼、国际饭店等地标建筑,都采用这里生产的“象牌”水泥建造。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上海水泥厂告别了黄浦江畔,其留下的工业旧址,成为西岸梦中心布局的主要架构。
漫步西岸梦中心,可以清晰看到昔日工业建筑群落的肌理:水泥厂生产材料的传输路线,变成如今引导客流的动线;水泥厂的重要设施预均化库,被改造成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可以满足各种展览、演艺、竞赛的需要,曾经的原料混合器变成如今的多元文化搅拌器;水泥厂的废料仓库,被改造成上海首座开放式滨水市集,集会务、餐饮、娱乐各种功能于一体,整个空间如森林一样郁郁葱葱。
当前,上海已全面进入存量开发和城市更新的阶段。作为上海滨水岸线城市更新的代表,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在徐汇滨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里,有拔地而起的全新载体:位于徐汇滨江北面的西岸金融城,总建筑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是香港置地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投资项目。2024年,西岸金融城的旗舰物业“西岸中环”首期项目率先亮相,引来市场高度关注。“国外的运动时尚巨头、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科技金融公司以及央企的融资租赁总部,都和我们签订了租约。尽管当前招商引资挑战很大,但我们对徐汇滨江充满信心。”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项目总经理吴浩捷说。
这里,还有老建筑、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曾经的龙华机场航空储油罐,变成今日的网红打卡点“油罐艺术中心”;曾经的日晖港货栈,被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改造成今日的星美术馆;围绕昔日的海事瞭望塔,徐汇区规划建设了海事塔广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保护传承创新中,老建筑焕发了新生命。
“徐汇滨江曾经是一条封闭的工业岸线,集聚了铁、煤、砂、油等各类工业厂房。徐汇滨江的开发,并不是单纯的大拆大建,而是尽量对昔日的工业遗存进行更新改造和活化利用,让它们成为‘日用品’融入人们生活。”西岸集团副总经理叶可央表示,要在改与建之间,让市民游客在滨水空间“望得见江、碰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
徐汇区区长王华说,围绕徐汇滨江等区域,未来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商旅文体展联动,以更活跃的消费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产与城的融合
位于徐汇滨江、高度逾200米的西岸智塔,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一批定位为人工智能产业地标的办公空间。自2020年正式启用以来,西岸智塔已汇聚1位图灵奖得主、8位院士、150余位博士和近3000名专业技术人才,是徐汇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一个看似“高冷”的地方,却不乏暖意融情。位于西岸智塔五楼的西岸数字谷党群服务中心,就是一个滋养身心的地方。
种菜、撸猫、健身……走进这个党群服务中心,可以看到楼内工作的白领自发组成的各类社团,团员们还精心制作了各种活动海报。不同的爱好,在中心都可以找到归属。大家在这里交流交友交心,既有8小时的奋斗,也有24小时的生活。
在徐汇滨江工作的豆豆本职是一名律师,1994年出生的她热衷于种菜养花。2023年底,在参加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的活动时,豆豆了解到这里向白领提供免费的活动空间,种菜社团于是应运而生。
“我们2023年12月成立时,社团只有10多个人,菜园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同一层的户外露台。2024年3月,社团种植的郁金香全部开了,将露台点缀得缤纷多彩,周边很多上班族前来观赏。现在,我们的社团已经有80多位成员。”豆豆说。种菜,既是白领们连接大自然的方式,也成为人与人之间真实互动的桥梁。大家感慨,在徐汇滨江,“年轻人的小小梦想也是可以被实现的”。
在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中,产与城的融合成为重要命题。在徐汇滨江,既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有在网络上走红的阶梯草坪,人称“打工人的午睡宝地”。种种小细节、微场景,体现出对人的关照,对美好生活的回应。
“一栋楼宇,就是一个竖起来的社区。”徐汇区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健慈说,随着徐汇滨江的开发,街道除了原有的八万居民,又新增了四五万的白领。聚焦白领所需要的健康食堂、体育健身、社交团建、亲子活动“四件套”,龙华街道依托“楼智汇”治理平台,持续提供暖心贴心的服务。
从一栋楼,到一群楼;从一个产业地标,到全域发展布局……在徐汇滨江,产与城正在加速融合:产业方面,徐汇滨江已经发布了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热力秀场、生命蓝湾、数智中心六大百万方级别产业组团,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载体;城市方面,龙华会、西岸梦中心等商业体陆续开业,上海国际花展、咖啡节、光影节、FISE极限运动嘉年华等重大活动和赛事相继举办,区域人气越来越足、沿线居民获得感越来越强。
“参考纽约中央公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等案例,我们还在谋划,依托免费开放的上海植物园,在徐汇滨江建设‘西岸中央公园’,目前已启动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李飞宇说,徐汇滨江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让这片区域既是艺术爱好者的乐园,也是科技创新者的热土,更是市民游客休闲的后花园,在还江于民、开放共享中铺开人民城市的新画卷、展现世界级滨水区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