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大江网

去年夏季,中药材价格猛涨,就已引发行内外的热切关注。

此后,中药材价格逐渐趋于平稳下降,直至年底,正在业内人士以为“药疯了”将转向“药平静”的时候,2025年开年,价格再次回弹。

如白术,从去年五月180元每公斤的高点跌至年底的96元每公斤后,一月份再次突破百元大关,涨至108元/公斤。

而2023年同期,这一价格还仅仅为28元/公斤,2年涨了将近4倍。要知道,去年一年金价涨幅也不过27%,中药上扬的势头远超黄金。

作为与民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药材价格上升,直接影响到中药需求群体的日常。

报道中,一位来自江西的夏女士表示,原本一周几十块钱的药,近两年已经涨到一两百。而北京的杨女士,为父亲抓药的支出则上涨了10倍不止。

迫于中成药等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不少药企也不得不进行价格调整。此前,背景同仁堂对旗下安宫牛黄丸进行了超20%的涨价。佛慈制药,也宣布将对主营中成药,出厂提价9%。

部分企业即便能够承受住压力,坚持不提价,利润空间也被压到几乎没有。如香港中西医结合原研企业维特健灵,主营产品原料几乎均为中药材,虽然依靠数十年的底蕴,在这一轮价格波动中,坚持成品不涨价,但品牌负责人直言,利润几乎被挤压没了。

以其旗下热销成品之一“马立瓶”来说,作为男性健康领域的新型草本制品,与传统那非类制品一次性和短效依赖不同,在京东吸引了诸多中年男性群体,高峰期三个月即可出货万瓶。

但品牌面对的,随之而来的便是药材需求的不断上升。此外,其主要成分之一远志从2023年的100元/公斤涨至265元/公斤。药材涨价加之需求量不断扩大,维特健灵负责人表示,这两年该品的压力确实比较大。

好在其他几种主要成分人参与东革阿里等价格较为稳定,在该轮中药价格上扬趋势中,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这才使得“马立瓶”能够仍然保持三位数的亲民价格。

维特健灵面对的困境,也是诸多药企共同的困境。尤其是在目前经济没那么景气的时期,涨价和不涨价,都需要顶住巨大的压力。

涨价,成本能够覆盖,有一定盈利空间;但作为民众强需求的成品,中药和中成药及相关制品,不像奢侈品一样,越贵越好卖,大部分人对此还是价格敏感的。

不涨价,保住了市场,获取了增量,但很可能赔本赚吆喝。维特健灵品牌负责人也笑道,若是涨价的是人参和东革阿里这种重要原料,不涨价只怕真的就要亏损。

尤其是对走原研路线的企业而言,研发成本本身就很高。据维特健灵给出的数据,其“马立瓶”的研发,从实验室到成品花费了数年,投入数千万,既要兼顾延迟力竭,提升男性体力的效果,又要保证对人体负担小,易吸收等特点。

目前而言,其数十篇研究成果支撑下,数百元的价格,获得了不少正面反馈,“好像是要长期用有效,主要是精力和体力的提升”、“吃了一个多月,爱人很满意”。但该企业预计,若后续价格上涨,依旧难免影响后续市场规模的扩大。


价格影响传导至受众端,则难免对药企产生不满。然而药企方对此也有苦难言,“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原料我们也是要买的,原料价格一直涨,我们没办法。”

据业内分析,部分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背后,与自然灾害导致减产等“天灾”有关,但不可忽视的原因,还有游资炒作、囤积居奇、垄断等人为因素。

目前大众对中药认知和认可提升,中医药的使用量开始提升,同时此前几年的流行病,对库存的消耗巨大,因此随着市场使用量增加,中药材整体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是正常的。

但目前,不少资金转向中药材作为新的炒作对象,主要因为中药材生长周期长且依赖自然条件,导致供应受限,特别是那些需要多年才能成熟的药材,短时间内增加大量供应几乎不可能,这使得囤积中药材成为一些资本牟利的方式。

例如黄连,其生长期需5到7年。早在2019年,就有资本开始囤积黄连。当时黄连的价格每公斤在50至70元之间,但到了去年,黄连价格已飙升至每公斤400多元。一些小型药商不得不感概:过于离谱。

业内认为,中药材价格的无序上涨首先威胁中药企业的发展,由于成本过高,多生产反而意味着更多亏损。这对普通民众也不利,因为药品最终要用于医疗和保健,才能体现其价值。

目前,为规范中药材市场竞争秩序,我国官方市场监督管理局,早已会同国家中医药局,不断加强中药材等药品领域的监管执法。但调整有周期,或许中药涨价,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大江网 ”, 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