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当晚为何没杀邬思道?你看邬思道说了啥,让四爷投鼠忌器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无心守灵,回到雍王 府。他打算今天就解决邬先生,问道:“先生助我登基,居功至伟,请问先生需要什么奖赏?”邬思道连忙推辞,说自己不配。

雍正了解到胤祥的调兵安排是邬思道安排的,心中又欣慰又害怕,说:“原来是先生安排的,难怪如此周全,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邬思道听闻这话,心中一惊,马上说道:“皇上,臣有三不可用。”

接着他便解释自己的理由,第一不可用他是残疾之人,历朝历代都没有残疾之人居庙堂之上的。

第二个不可用是自己是康熙时期犯罪的人,如果雍正启用他,那不好说清到底是先帝抓错了人,还是雍正帝用错了人。

第三个不可用是他虽然辅佐雍正十多年,对于他的计谋雍正是言听计从,但他自认为那些都是阴谋诡计,在夺嫡时用还好,当了皇上后就用光明正大行事,那些阴谋就不能再用,他也就使不上力了。

听到邬思道的解释,雍正原本担忧的神色稍微舒展了一些,但是对于邬思道的未来还是存疑。



作为雍正的谋士,邬思道清楚地知道这些年干的腌臜事,若是日后他用这些做把柄拿捏雍正,那对雍正来说相当不利,兔死狗烹的道理历史上的帝王已经用行动证明了。

但作为新登基的帝王,如果过早卸磨杀驴,又会损坏自己的名声,对于统治是不利的,雍正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应该守灵的时候也要回家来看看邬思道。

此行不只是字面意思上看看,而是要决定邬思道的未来。

好在邬思道早就洞悉了雍正的心思,为自己找好了后路——半隐。

俗话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半隐又是怎么个隐法?



邬思道从自己的角度和两人的感情出发,表示自己身无分文,除了聪明的脑子别无所长,若是直接退隐山林肯定会饿死。

而且如果老死不相往来,那雍正想见他也见不到,因此他要到一个能吃饱饭、雍正又能随时见到他的地方去。

这样绝妙的位置就是当李卫、田文静等雍正心腹的幕僚,雍正想了想最终答应了他,邬思道成为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从龙之臣。

这是电视剧和小说美化过的版本,那真实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邬思道呢?

其实是有的,小说《雍正皇帝》的作者二月河就承认过邬思道有历史原型,他就是戴铎。

和邬思道不同的是,历史上戴铎在大家看来并不得雍正的重视,九子夺嫡初见端倪时,作为雍正的谋士的戴铎就曾写信劝谏雍正提早谋划。

但是戴铎并不是雍正身边最得宠的谋士,面对戴铎直白的建议,想要伪装自己的雍正直接回信说:“你说的这些很有想法,但我并无心做皇帝。”

同时他还到处设立“天下第一闲人”的人设,在几个明争暗斗的兄弟之间和稀泥,在康熙面前孝顺有加。

只是他背地里按照戴铎的建议做了谋划,为了不引起怀疑,他还将戴铎谴到遥远的福建当官。



但是戴铎的劝谏并没有中断,一封封信从福建寄来,各种谋划的建议正中雍正的下怀,甚至还会说自己在武夷山遇到一个会算命的道士,说雍正是“万字命”。

看到这个说法,雍正心中暗算,但他在回信中仍旧是说自己无心夺嫡。

直到康熙在畅春园驾崩,他才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成功阻止了其他皇帝的兵马进京,有惊无险地登上了帝位。

而作为始终拥护雍正的戴铎,被发配到年羹晓麾下效力,两人作为从龙之臣,互相妒忌举报,正好给了雍正除掉后患的机会。

1727年,戴铎被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处死,用雍正的话来说,戴铎这个人擅长专营,暗中结交党羽,煽动人心,败坏他的名声。

早在戴铎当幕僚时他就知道这个人不可用,但是宽恕了杀头之罪,但他越来越过分,只好按照律法处决。

天平本是将军定,将军却不能见太平,戴铎和年羹晓不懂得收敛自己早日寻求出路,只能用生命证明帝王的无情了。

参考信息:二月河.《雍正皇帝》第一回[M]. 长江文艺出版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