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得君

哈马斯在最后关头妥协,加沙实现停火。

其实,早在1967年,以色列就对加沙地区实施了占领。彼时,为了改善加沙的经济状况,以色列不惜斥巨资,大规模地建设学校、医院、电网等基础设施。

尽管加沙在当时还算不上“中东新加坡”,但它无疑成为了中东地区相对富裕的地方。

然而,随着巴勒斯坦地区生活质量的提高,民众们非但没有摒弃恐怖主义,反而频繁发起恐怖袭击,意图将犹太人逐出加沙。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随后,在2006年的选举中,巴勒斯坦人又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将哈马斯推上了政治舞台。

哈马斯,这个起初势单力薄的极端宗教组织,其逐步壮大并具备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能力,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其中,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简称联合国近东处)的角色尤为重要。

以往,关于联合国近东处与哈马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外界多持怀疑态度。

但哈以战争爆发后,这种怀疑迅速转变为确凿的证据。战争中,多名联合国近东处职员直接参与了10月7日的袭击事件,对以色列平民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和绑架。此后数月间,近东处更是以“人道主义通道”为幌子,持续向被围困的哈马斯输送物资。



事实上,在哈马斯创立之初,以色列本有机会轻松将其剿灭,但却选择了以德服人的策略,认为贫困与无知是哈马斯滋生的土壤。因此,以色列与西方国家不惜重金,委托联合国近东处对哈马斯进行改造和引导。

这一决定的代价异常高昂,近东处的“难民人均预算”高达联合国难民署的三倍,2022年达到11.7亿美元。事实上,以色列默许联合国近东处内部存在大量哈马斯分子任职。

正是在这种纵容与资助下,原本孱弱的哈马斯得以茁壮成长,直至酿成了震惊世界的10.7惨案。



消灭哈马斯虽非难事,但后续如何在加沙地区建立稳定与和平,保护120万巴勒斯坦平民的福祉,才是更为棘手的挑战。

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哈马斯的压制易如反掌,但关键在于如何在行动中保障无辜平民的安全。

哈马斯之所以能持续与以色列对抗,主要就是依赖于数百万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与牺牲,这种以平民为盾牌的战术,无疑加剧了冲突的残酷性。

去年,以色列在占领加沙大部分地区后,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向当地运送了救援物资。然而,这一善举却遭遇了尴尬的局面:数千名加沙民众哄抢物资,并对以色列士兵发起攻击。尽管以色列士兵采取了鸣枪示警的措施,但局势仍迅速恶化。因为加沙人都知道,以军士兵不敢向民众开枪,最后以军士兵落荒而逃,突围过程中,不幸碾压数十名平民死亡。

换成哈马斯来发放救援物资,巴勒斯坦人会规规矩矩的排队。

因为,哈马斯有一万种办法让这些刁民严格遵守规矩,谁特们敢哄抢,直接开枪、斩首、砍手砍脚...

这就是为什么近东处需要大量哈马斯担任工作人员的原因。

加沙若失去哈马斯的管控,数以百万计的加沙难民可能会涌向西方国家,进而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犹浪潮。去年,美国大学校园内爆发的反犹游行,其激烈程度已令警方无法维持秩序。



回溯至2015年,一位年仅14岁的巴勒斯坦难民女孩萨维尔,在与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交流时,面对镜头向全世界倾诉了她的苦难。



西方圣母们都知道,一旦萨维尔被遣返回加沙,她的命运将如同牛羊般被买卖,被迫终身隐匿于黑袍之下,成为繁衍工具,甚至可能沦为人肉炸弹。

然而,当这些难民获得德国国籍后,他们的行为却令人大跌眼镜。一边享受着丰厚的福利,却拒绝工作,同时要求德国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并坚定地支持哈马斯。

这就是西方国家在是否支持以色列清除哈马斯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因为只要哈马斯存在,它就会将巴勒斯坦人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阻止他们逃离成为难民。

以色列在历史上曾多次有机会彻底消灭哈马斯,但它却选择了另一种道路——试图拯救哈马斯。

这就是以色列在不断重复犯下的错误。

拯救邪恶是神的事情,消灭邪恶才是人类的任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