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可靠信息来源,详细信息将在文末列出。

每年年底,年终奖总是成为人们热切期待的“大礼包”,这一传统并非现代社会独有。

早在古代,年终奖就已经成为官员们年末年初的重要期待,每个朝代在形式和金额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年终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那时的年终奖被称为“腊赐”。

腊赐,顾名思义,是在腊月的腊日发放。腊日在古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其日期在历史上多次变动,直到汉代才确定为“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根据《汉官仪》的记载,腊赐的发放对象包括文武百官,从大将军、三公到校尉、尚书,各级官员都有份。

大将军和三公作为朝廷的高级官员,腊赐尤为丰厚,每人可获得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



按照东汉后期的购买力计算,这20万钱相当于现今的1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当时大将军和三公的月薪仅为7000元人民币左右,一次年终奖就超过了一年的工资。



这待遇,确实令人羡慕。除了腊赐,东汉立春时还有春赐,立春之日,皇帝会派遣使者给文官司徒、司空帛30匹,九卿15匹等福利,以示恩宠。

虽然春赐的赏赐不如腊赐丰厚,但对于官员们来说,这也是一份难得的荣誉和实惠。



到了唐朝,年终奖的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史料记载,唐肃宗时期,唐肃宗在腊日犒赏大臣,杜甫在诗中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腊日之夜,君臣在紫宸殿欢饮,之后大臣们都在翘首以盼看能得到些什么赏赐。



当礼品呈上来时,众人惊讶地发现,皇帝赏赐的竟然是口脂面药、翠管银罂作为年终奖。

所谓口脂,就是防止口唇干裂的唇膏,面药则是洁面护肤的产品,二者都能滋润皮肤、预防皴裂。翠管和银罂是盛放它们的器具。



在现代人看来,这作为年终奖似乎有些“小气”,但在唐朝,这可是他们的标配。

毕竟,在那个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年代,一份能够滋润肌肤、预防皴裂的护肤品,无疑是一份贴心的关怀。



宋代,腊节逐渐衰微,发年终奖的日子变成了冬至,冬至在宋代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现在的春节。这一天,皇帝要祭天赐宴,顺便赏赐众臣。



北宋时期,皇帝会赏赐官员鲜花、绢罗花等。宰相、枢密使能得到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八朵,其余官员按品级递减。

说到这,就不得不想象一个场景,满朝文武百官,所有人的头上都佩戴一些只有女子才会用的花朵,还真是花枝招展辣眼睛啊。



除此之外,各种食物也是年终奖的重要组成部分。宰相、亲王、使相、枢密使能得到五只羊、两石米、五石面、二斗米酒;

知枢密院、宣徽使与宰相差不多,只是米减至一石;观文殿大学士、学士、三司使、三师至大夫、管军节度使会得到三只羊、一石米、三石面、二斗糯酒,其余官员按等级依次递减。



与前面这些朝代相比,明朝的官员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京官的俸禄普遍较低,年终奖自然也就指望不上朝廷了,索性就不发。

但地方官员们却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会“敲打”地方官。



而地方官为了获取信息,得到京官的照应,每年冬季,就会借着给京官购置取暖用的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送钱,这就是“炭敬”。

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变相行贿的嫌疑,但在当时却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地方官员通过向京官送炭敬,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和得到照应,还能在岁末年初给同僚们发点福利,可谓是一举两得。

“炭敬”的数额没有固定标准,送的时候也很讲究,一般不会直接写明数目。



比如,送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送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这种隐晦的方式,让“炭敬”披上了一层文雅的外衣。

到了清朝时期,年终奖的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化。每年冬至,在南书房、如意馆、昇平署等部门上班的官员,能得到几块貂皮作为年终奖。



而级别高的官员,会收到皇帝亲自封的荷包。这些荷包看似普通,实则内藏乾坤。

这些荷包里装着各色宝石、金银钱等贵重物品,数量可观。



据史料记载,岁末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

这样的年终奖,既体现了皇帝的恩宠,又让大臣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不过,清朝的年终奖也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只有级别较高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而那些小官小吏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创收了。

除了上述这些,各朝各代的官员们还有一些独特的“年终奖”创收方式。



秦汉魏晋时期,公文写在竹简上,用口袋装着传送,收到公文后,口袋就成了废品。

这些口袋有皮质、丝织、麻布的,都能卖钱。到了年底,把积攒的口袋卖掉,就有了年终奖。



唐朝和宋朝,部分州府衙门被允许向民间放高利贷。本金有的是朝廷拨付,有的是官员集资。获得的利润,国家抽小头,地方留大头,部分利润会在岁尾用来发年货、红包。



到了民国时期,年终奖终于不再只是官员们的专利。

商店的伙计、公司的职员、作坊的工匠等民间劳动者,也开始在年终时领到老板发放的年终奖。



这些年终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红包,有的是实物,还有的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在商铺和作坊中,学徒们虽然没有工钱,但也有年终奖,大方的老板会给二三十块大洋的红包,小气的老板则会请学徒吃一顿好饭,这顿饭也算是年终奖。



而在工厂里,经理可能拿到上千块大洋的年终奖,小职员和普通工人能拿到几十块或几块大洋就很不错了。

虽然数额不多,但对于辛苦一年的劳动者来说,却是一份难得的慰藉和鼓励。



在那个时代,年终奖的发放往往与单位的效益和个人的表现挂钩。表现好的员工可以领到更多的年终奖,而表现不佳的员工则可能只能得到一份微薄的赏赐。

这一点也和现代打工人极为相似,所得多少都要看所付出了多少。



结语

回顾古代年终奖的历史变迁,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个朝代,年终奖都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虽然不同朝代的年终奖形式各异、数额不等,但它们都承载着一种共同的情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怀。

在当今社会,年终奖依然是许多员工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是一份物质上的奖励,更是一份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因此作为用人单位,应该重视年终奖的发放工作,确保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员工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同时也应该借鉴古代年终奖的历史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年终奖制度,让它成为激励员工、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在2021年2月1日发布关于“古代就有年终奖,北宋皇帝赐花,唐朝标配竟是....”的报道《北京晨报》在2018年2月14日发布关于“【趣读】古代也有“年终奖”:汉代最壕,明代最小气....”的报道《南京日报》在2013年1月24日发布关于“古代官场"年终奖"怎么发? 小官靠筹 京官靠送”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