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革兰阳性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金葡菌性皮肤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结膜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等。对感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空肠弯曲肠菌等,红霉素为首选用药。为安全有效使用红霉素,应了解使用红霉素的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服用方法
红霉素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和中上腹痛、胃痉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发生率可达5%~30%,与使用的剂量大小有关。
为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和疗效,除酯化红霉素外,红霉素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3~4小时)服用。若服药后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能忍受时,可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
防肝损伤
红霉素在肝脏、胆汁和脾脏的浓度很高。肝功能损害者使用红霉素,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可出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等;这些症状一般在停药后数周自行恢复。肝功能损害患者尽可能避免应用,如确有必要使用红霉素时,需适当减量并观察和监测肝功能。肝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红霉素酯化物。
忌酸喜碱
食物有酸碱之分。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不易被吸收,药效下降。所以红霉素不要和酸性饮料、酸牛奶和醋酸等酸性食物同时服用。服红霉素过程中适当食用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碱性汽水等,可减少红霉素在胃酸中的破坏,帮助其吸收,增强抗菌活性;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要碱化尿液,以增强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
整片吞服
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故制成肠溶片或肠溶胶囊,要整片或整个胶囊吞服,否则入胃后即被溶化,易被胃酸破坏,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婴幼儿可服用对酸稳定的酯化红霉素。
注意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青霉素类药物对细菌繁殖期有杀灭作用,红霉素是抑菌药物,二者会发生拮抗,要避免合用;
氯霉素、林可霉素等与红霉素作用机制相似,二药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可产生拮抗作用;
红霉素可抑制有些肝药酶,与许多经此酶代谢的药物可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与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和西沙必利合用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红霉素能抑制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的代谢,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等)的患者应用红霉素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风险,必须合用时宜适当调整抗凝药的剂量,并严密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红霉素与茶碱类药物合用,可使茶碱的肝清除减少,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合用时茶碱类药物的剂量应予调整;
与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合用,可能增强肝脏毒性反应;
大剂量红霉素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尤其对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增加耳毒性;
红霉素与洛伐他汀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代谢,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与咪达唑仑或三唑仑合用,可减少二者的清除而增强其作用;
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与麦角胺、氢麦角胺合用,个别患者可出现麦角中毒,表现为外周血管痉挛、皮肤感觉迟钝;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使之降效。含有机酸的中药(乌梅、五味子、山楂等)与红霉素同服,易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莨菪碱类药物如天仙子、洋金花、颠茄、华山参等可抑制胃肠排空,延长红霉素在胃内停留时间,药物被胃酸破坏增加,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疗程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过大
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除百日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应用红霉素治疗时疗程至少10日,以防急性风湿热的发生外,其他感染性疾病应短期服用,服药时间一般1周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0天。如疗程过长、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脏损害,多在用药后的第10~14天发生。长期、大量应用还可能引起伪膜性肠炎、舌炎、口角炎等二重感染。
发生耳毒反应要及时停药
红霉素类抗生素可能出现耳毒反应,如耳鸣、耳聋等,虽不多见,但时有发生,一般在用药的1~2周时出现。剂量高时(≥4克/日)或老年肾功能不全易发生听力下降、耳聋、前庭功能受损,主要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多见于老年人和慢性肾病患者。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减量或停药(耳毒性药物如有些利尿剂、有些NSAIDS类药物、氨基糖等类药物)。
注意心血管系统
红霉素所致严重心脏毒性反应包括多形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尖端扭转性室速、Q-T间期延长。严重者会因房室传导阻滞死亡。
注意红霉素的禁忌证
对红霉素及药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以及对任何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红霉素禁止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齐特合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因红霉素可通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乳汁排出。
其他注意事项
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诱生胃肠道蠕动,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此外,有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发生率0.5%~1%,偶有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
文/张兴 曹雪 中卫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