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商务部发布公告应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有关规定,商务部于2024年7月10日发布2024年第28号公告,决定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商务部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存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条所规定的情形,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调查显示,93%的参与答卷的利害关系方认为,FSR调查对中国企业、产品和投资进入欧盟市场造成限制或阻碍。
在经济损失方面,答卷显示,FSR调查导致中国企业遭受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被迫放弃的投标项目价值约76亿元人民币,其他受影响项目价值超80亿元人民币。此外,相关企业因FSR调查遭受的投标保函损失、赔偿费用、额外支出的合规费用等合计逾亿元人民币。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资料图)
据观察者网1月15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经过数月的调查,其发现中国在公共合同竞标过程中对欧盟医疗器械生产商实施了所谓的不公平歧视。这种歧视的具体表现包括在招标中提出过低的报价、限制进口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数量,以及实施有利于国内医疗器械设备采购的政策。
欧盟认为,中方采取的措施对欧洲制造商造成了所谓的不公平待遇,导致欧洲企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欧盟方面强调,如果双方无法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将考虑采取所谓的纠正行动。
欧盟(资料图)
相关投标项目涉及铁路机车、光伏、风电、安检设备等领域,欧盟针对中企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想带中企“玩”。
中国企业正常报价竞标,就会被扣上“价格过低”、“政府补贴”的帽子,将其排除在外,甚至还要拉黑罚款。
中国企业要是提高报价,又会被认为“竞争力不够”,故意淘汰不给项目。
总而言之就是针对中企量身定做了一套“规则”,怎么样都不能让中企拿下项目。
欧盟的这些行为,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作祟,是在故意附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围追堵截中国企业和相关产业。
规则的解释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可以随意解读,只要判断为违反规则,就可以施加严厉的处罚,最高罚款可达到上一财年全球集团营业额的10%,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公开的“掠夺”。
对此,中方早已明确表示反对,并自去年7月起展开调查,收集相关证据,现在只待公布调查结果,以揭露欧盟所谓“自由市场”的伪装。
其次,需要向欧盟寻求解释。中方既然已经提供了事实和证据,欧盟就无法否认,必须做出回应。
在欧盟调查施压的情况下,对中企造成的损失和额外费用也应给予相应的赔偿。
欧委会公告还威胁称,欧盟致力于与中国接触谈判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找不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欧盟将考虑采取所谓“纠正措施”。
据路透社报道,欧委会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将中方投标排除在欧盟公共采购市场之外,或是在5年内对中方投标项目进行扣分。新上任的欧盟贸易事务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说,欧委会强烈希望与中国保持开放、公平和互利的贸易关系,包括在公共采购方面。
而欧盟在电动车领域对中国的打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欧洲的本土电动车品牌在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价格更有优势的中国电动车,明显处于下风。与其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他们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政策手段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问题是,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中国车企的利益,也有可能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这次中国商务部的公告显然是一次警告信号,但如果欧盟继续无动于衷,中国的反制措施恐怕就不会只是“说说而已”了
欧盟(资料图)
据中新网援引布鲁塞尔报道,在中国商务部9日认定欧盟《外国补贴条例》(Foreign Subsidies Regulation,以下简称FSR)涉中企调查构成贸易投资壁垒后,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中国商会发表声明,呼吁欧方尽快改正不当措施,为在欧中企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声明表示,欧盟中国商会及其会员企业参与了中国商务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认为欧盟FSR涉中企调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性等核心原则,存在诸多不合理做法,极大扭曲了外国企业在欧盟的公平竞争环境。
企业是否能发起法律挑战?Ashurst全球国际贸易业务负责人齐默尔曼解释说,考虑到欧盟委员会开展这些调查的强度,出现各种法律挑战只会是时间问题。从法治角度来看,这将有助于改进法律工具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无法以诉讼方式挑战FSR本身,但可以挑战欧盟委员会通过的、在FSR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行为或决定。例如,公司可以挑战与启动深入调查有关的决定,或是对深入调查的具体进行方式提出质疑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资料图)
中方也应国内相关产业申请,依法对欧洲的乳制品、猪肉制品、以及白兰地等产品,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中方一出手,欧洲一些国家立马就感到“疼”了,诸如法国、西班牙等国一些农业团体,纷纷呼吁欧盟尽快采取措施,跟中国化解贸易分歧,确保双边贸易往来畅通。
可以说,面对欧盟的无端施压,我们有的是办法反击。只不过中方更倾向于和平解决分歧,不希望双方扩大损失而已。欧盟不该无视中方的善意,更不要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欧盟(资料图)
近期,中欧关系中的基本信任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修复双方的基本信任十分紧迫。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过去一段时间里,欧方做事显得“不够朋友”。比如,欧洲一些人完全站在功利主义角度,一边对中国企业搞单方面制裁,一边又希望中方在一些领域增加投资,中国人对此很难接受。只图谋自己“全赢”而不顾对方关切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高度利己的思维,破坏了双方的信任。
中欧建交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事情,只是随着国际地缘格局的变动,中欧互信并未来到新的高度,甚至出现了倒退的迹象,这是欧盟新任领导层尤其需要反思的。
欧盟对中欧关系的错误定位,外交上功利且短视的态度,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相比起来,美国这个“第三方”,都显得不那么关键了。欧盟主动寻找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契机,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只是最后还是要看,欧盟能否坚持下去,而不是因为各种借口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