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我早年间看过北京人艺在香港演出《天下第一楼》,很受震撼,也对林连昆、谭宗尧、吕中等北京人艺前辈的表演印象深刻,一直很想做这个戏。后来有幸得到编剧何冀平老师支持,执导由香港话剧团制作的粤语版剧目。”粤语版《天下第一楼》近日结束内地巡演,在香港迎来本轮收官演出,该剧导演司徒慧焯向记者讲起他与《天下第一楼》的缘分。
1990年从香港演艺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司徒慧焯随即进入香港影视圈,在徐克的电影工作室中担任编剧,曾在电视台就职,也创立过动画、电影制作公司,还在香港话剧团做过6年驻团导演。“我拍影视剧,有人说有舞台风格。做舞台剧,有人说有影视特征。”司徒慧焯认为,不同领域的尝试形塑了他的独特视点,昔日的经验早已相互融合。
接受西方戏剧教育的他,曾对西方戏剧理论和表演方法深信不疑。近些年来,他的想法却大为转变。“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用东方美学的方法,来开发和运用身体。”司徒慧焯在传统戏曲中窥得门径,带领话剧演员学习拉山膀、走台步,在戏曲训练中找寻最适切的表演方式。
粤语版《天下第一楼》巡演剧照。香港话剧团供图
为粤语版《天下第一楼》注入巧思
《天下第一楼》讲述在清末民初的北京,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老掌柜因病退隐,两个少东家不务正业、经营不善,在店铺生意岌岌可危之际,老掌柜将事业托付给高人卢孟实,“福聚德”由此东山再起、再上层楼,却因两个少东家牵制夺产,仍不免走向颓势、风流云散。1988年,该剧在北京人艺首演一炮而红,此后长演不衰,被当作与《茶馆》《雷雨》齐名的北京人艺保留剧目,曾获中国戏剧文学“曹禺奖”等多项大奖。
“几年前,一场编剧座谈会在香港演艺学院举办。何冀平老师在会上分享了她创作《天下第一楼》的经历,我一直很钟爱这个戏,忍不住向她提出,可否由我来做粤语版?她当即应允。”司徒慧焯说。
司徒慧焯剧场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天下第一楼》自首演以来台词不改,故事内容保持不变。“我们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将剧本由北京话转化为粤语,并且不断打磨,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司徒慧焯介绍,香港话剧团文学部在《天下第一楼》原著基础上,花费约两个月时间整理出粤语版剧本,交给何冀平修改把关,再由演员进行剧本围读,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调整。
演活一个时代的老百姓,如何在生存缝隙中,绽放出无限的生命力——这是司徒慧焯捧读剧本时给自己最大的任务。2022年,香港话剧团首度以粤语演绎《天下第一楼》,荣获第七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三大奖项。“当时我的理解是,卢孟实很想在‘福聚德’成就一番事业,不得不黯然退场,英雄末路却心有不甘。”司徒慧焯说,两年过去,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有所不同,更多围绕“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一落点进行创排,该剧整体氛围和味道也随之改变。
粤语版《天下第一楼》中女性角色洛英(左)。香港话剧团供图
本轮全国巡演中,司徒慧焯请求何冀平在卢孟实冲动掌掴女性角色洛英之后,新加一小段两人相互理解的对手戏。卢家大少爷“票戏”的内容,也从原先的唱京剧,改为保留京剧唱词、融合粤剧咬字行腔的独特展现。种种创新之处,令观众激赏称道。
以戏曲基本功训练话剧演员
“现代人对身体的运用和过去不一样,我需要演员找到穿上长衫怎么走路的状态。”在创排粤语版《天下第一楼》时,司徒慧焯将走台步等戏曲基本功作为演员必修课,“现代人走路或者做动作,看上去比较琐碎和懒散,演员要重新学习使用自己的身体,戏曲训练是我选择的方法。演员可以通过最基础的台步等,展现舞台上的空间感。”
“我以前受西方戏剧观念影响较深,大约在20年前,我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不用东方美学的方法,来开发和运用身体?那可是中国人最熟悉和适合的方式。”司徒慧焯认为这有方法可循,而答案就在戏曲之中。
《天下第一楼》剧中,卢家大少爷热衷“票戏”。香港话剧团供图
传统戏曲中的“云手”,中国人对于“方”和“圆”的观点,在司徒慧焯看来都别具美感。“我最早欣赏的是粤剧,后来又接触了京剧、越剧、川剧等,了解过不少有关戏曲的知识。有团队帮我带领演员做形体训练,从《都是龙袍惹的祸》到《德龄与慈禧》等剧,戏曲训练始终贯穿在我的作品创排之中。”对于东方美学和中华文化的探寻和思考,司徒慧焯从未止歇。
今年4月,由何冀平编剧、司徒慧焯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茅威涛主演的越剧《苏东坡》,将在香港迎来首演。该剧以苏东坡生平作经,其艺术创作为纬,展现他一生璀璨的艺术成就。在司徒慧焯上百部导演作品中,这是第一部戏曲类剧作。
“舞台是一群人一起搞艺术的地方。”司徒慧焯不喜欢自我重复,他乐于与不同艺术家合作,从中汲取养分。2006年,香港话剧团时任艺术总监毛俊辉邀请他担任驻团导演,正是看中他“不怕事,有担当,思维方式不守旧”。6年驻团时间中,司徒慧焯创排《亲爱的,胡雪岩》等多部经典作品并屡获业界殊荣,此后12年间回归香港演艺学院,曾任戏剧学院副教授与导演系主任。从去年开始,他有2/3的时间待在内地,与内地艺术家一起排戏,在上海戏剧学院为研究生授课,应邀在深圳开设戏剧大师班等。
司徒慧焯(右)与知名编剧何冀平合影。受访者供图
从影视创作经历中汲取养分
在香港话剧导演中,司徒慧焯可谓“高产”。仅今年上半年,由他执导的戏剧就有3部演出。在粤语版《天下第一楼》内地巡演步入尾声重回香港之际,内地版《德龄与慈禧》新一轮全国巡演大幕正启,将与10座城市的观众见面。
“2019年,创作内地版《德龄与慈禧》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内地、跟内地团队合作排戏。”司徒慧焯说。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司徒慧焯就已来过内地,当时他正于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担任编剧。
“我当时帮徐克写剧本,主要在酒店和片场间切换,当然去过故宫等名胜古迹,但到过的地方不算多。”司徒慧焯回忆道,徐克在电影工作室里,每晚都会给五六个热爱电影创作的年轻人讲课,教他们写剧本,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我每天会去片场跟场,观察不同的导演如何指导演员演戏,在演员状态达不到预期时,要用什么方法去激发他们。如果我一直都只是待在舞台上,这些知识我是学不到的。”
电影《夜半歌声》由司徒慧焯编剧,并在片中扮演反派。资料图片
在影视行业,司徒慧焯是编剧和演员,他正式编剧的第一部作品是香港知名演员梁朝伟、王祖贤、张学友主演的《倩女幽魂》第三部。他曾创作《夜半歌声》的剧本,并在其中扮演反派,与港台影星张国荣和吴倩莲演对手戏。经历过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司徒慧焯,基本和当时所有代表性的导演和演员都有合作。
“戏剧才是我从始至终坚持想做的事。”1997年,香港知名歌手张学友主演的音乐剧《雪狼湖》请来司徒慧焯做导演,该剧在香港大获成功,也为司徒慧焯带来源源不断执导商业舞台剧的机会。“排完《雪狼湖》后的三四年,基本上香港所有的商业演出,都是由我来做。” 司徒慧焯甚至有过1年导8部戏的时候,直到进入香港话剧团,他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
从影视到话剧,从香港到内地,司徒慧焯总想探索更多。在社交平台上,他对自己的简介是“一个创意飞驰,游走各种媒体的幻想家”,他开微博,玩小红书,与网友热情互动、分享体悟。“对艺术的追求没有尽头,我喜欢‘未完成’的感觉,还要一路去找,一路去追。” 司徒慧焯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