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林佩瑶
1月16日,枣庄市市中区召开“凝心聚力、实干争先,奋力谱写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于枣庄经济开发区在帮扶企业的措施以及招商引资的特色优势等问题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产业促进部副部长吕奉彬表示,枣庄经济开发区精心编织了一张多元服务网络,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商业协会,携手财税、咨询等专业机构,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培训活动。同时为每家企业配备专属服务人员,全面梳理企业诉求,高效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专项行动,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共计40家。
同时,开发区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集群大家庭。以中建材系列企业为核心发力点,整合上下游中小企业资源,成功培育市中区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全市产教联合体创建中,枣庄经济开发区牵头,为园内企业与枣庄学院、枣庄经济学校等市内教育资源搭建对接桥梁,泰盈科技、新远大装备、鲁源电器等3家单位入选山东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
此外,开发区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专业数字化服务机构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服务。帮助传统服装制造企业搭建“服装公社”线上销售平台,引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促进纺织上下游企业间的订单共享与生产协作。目前正在进行“枣上云”园区通管理平台搭建,平台能全面展示园区资源优势、优惠政策等信息,帮助招商团队提升招商效率与成功率;搭建了企业需求发布板块,建立企业与园区及社会大众之间高效沟通桥梁。同时,平台能对开发区各部室业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全力打造集智能管理、高效运营与创新生态于一体的“智慧园区”。
最后,开发区强化政策精准扶持,精心制定“中小企业专属政策包”。在企业研发投入、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资金奖励和政策激励。同时全方位宣传解读各级惠企政策,化身企业诉求“采集员”、惠企政策“宣讲员”,联合科技、工信、税务、人社等部门多次开展惠企政策座谈。通过“春风行动”等形式多渠道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成立政银服务专班开展“暖冬行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枣庄经济开发区通过独具特色的优势与举措吸引外来投资和项目入驻。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外合作部副部长张志伟介绍,枣庄经济开发区持续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高端装备四大主导产业,蓄势发力、提升动能。
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深化与中国建材集团、中建材总院合作,依托光芯、光子、航玻等新材料项目聚势而成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乘势而上,泉为科技加速领跑光伏异质结行业新赛道,鼎晟源、百川能源、锂鑫时代等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新医药产业初具规模,立足医疗器械、兽用药械两大主攻方向,海斯凯尔、希诺谷等27个项目入驻鲁南大健康产业园,中国兽药谷“一体三中心一基地”格局全面形成。高端装备不断升级,新远大装备、恩埃斯机器人、川崎精机等项目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枣庄经济开发区处在北京、上海的黄金中点,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紧邻京台高速、京沪高铁、济枣高铁等六大陆路通道和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在建的枣庄机场即将试航,东接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沿海口岸,一个“10分钟到高速、20分钟上高铁、2个半小时进京赴沪”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正在开发区落子成局,交通枢纽地位、区域中心位置更加凸显。
同时,枣庄经济开发区以“诚”得信,“全”字贯穿,营商环境持续升级。认真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坚持“一条龙”“套餐式”“送上门”服务流程,大力实施“进企业送政策”行动,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持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共享展厅、共享餐厅等提升园区软实力的设施。拥有多支产业基金,依托基金招商,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与“投大投链投重点”有机融合,解决企业资金缺口。
张志伟表示,2025年,枣庄经济开发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足的土地储备、高标准的工业厂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依托新材料产业园、鲁南大健康产业园、中国兽药谷、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载体,瞄准航空玻璃材料、氢能钠电等新能源电池、人用医疗器械、高端宠物制品、兽用药械、智能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领域,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驻园区。
项目落地后,枣庄经济开发区也将继续做好服务。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张虎介绍,开发区通过近期开展的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和全国开发区审核目录修订工作,不断优化园区的功能布局,园区规划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通过调整将释放约3000余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近年来开发区积极推进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完善了兽药谷、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规划编制。
2024年开发区完成了12宗、560余亩工商业土地挂牌,今年开发区协同自然资源等部门,提前谋划了6个片区、2000余亩项目用地储备,完成1500余亩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报审,同步对区外园预留了未来发展空间。全区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向开发区倾斜,重点项目的用地得到了充分保障。开发区积极推进“标准地”供地制度,联合职能部门提前介入审查相关建设手续,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简化审批流程,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
此外,市中区财政将持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今年计划建设谷山南路、长江六路、工业四路、大众西路等道路,进行齐村支流河道改造,配套长鱼变电站和南郊专线、光明专线等供电配套,并对园区雨污水管道进行提升改造,同时第三污水处理厂也将动工建设。开发区形成了“十纵十横”交通路网框架,核心区域实现“八通一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优化便企利民“软实力”,全力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张虎提到,开发区围绕公司注册、可研立项、用地选址、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投产运营等方面“一对一、点对点”,主动靠上、精准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今年又谋划了多处标准厂房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占地150余亩的机器人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达到13.8万平方米;占地130余亩的中翰新材料零碳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达到14.6万平方米,以全要素的保障体系强力驱动重点项目,力争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