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十年来,丽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干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激发创新动能,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取得新进展。

  以旅促融 奏响团结和美乐章

  寒假以来,丽江古城内熙熙攘攘,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东巴文化、欣赏纳西古乐、了解徐霞客的故事、品尝地道的丽江特色美食……满眼皆是和美之景。

  游客与经营户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更让丽江古城成为“团结丽江”的一张名片。

  十年来,丽江市以旅为媒、以旅促融,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丽江市出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一月调度一次文旅工作、开展文旅宣传营销推广“一月一活动”,发布丽江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8条措施,率先推行旅游“红黑榜”、“30天无理由退换货”机制,完善“1+5+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等十大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全力构建各民族宜居宜业的时代家园。


  雨后俯瞰老君山峻秀美景。李文圣 摄

  丽江坚持“丽江只有一个景区,景区共筑一家亲”理念,盘活现有资源禀赋,挖掘优势资源内在价值,创新旅游业态和体验模式,推动旅游向旅居转变,打造丽江礼物、观星季、研学季、露营季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推出“20度的丽江”定制深度游产品线路,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新增国家AAAA级景区2个,丽江民谣音乐季火爆出圈,加入世界旅游联盟,以旅游创新提质全维度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体验。

  丽江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模式,以融合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并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丽江经济繁荣发展。

  眼下,文旅产业不仅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更成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

  逐绿前行 绘就生态文明画卷

  进入新年,丽江好消息不断。近日,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巡护过程中,发现消失多年的鸿雁、豆雁和白额雁3种候鸟。

  这是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

  十年来,丽江市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抓好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绿美丽江,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守护这方净土,丽江不负重托。2024年,丽江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主要河湖水质稳定向好,泸沽湖保护实践入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3%,建成“千万工程”示范村30个。


  拉市海

  好山好水出好物。依托良好生态,丽江加快发展特色农业。2024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0.62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二十连丰”,“丽系”农产品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建成宁蒗新营盘现代农业产业园、永胜长坪山林下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滇西北道地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园、泽维甾体激素原料药改扩建项目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

  山货走出山门,山景变成“钱景”。丽江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让农业景观带、家庭农场变成旅游目的地,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农房变成农家乐、民宿。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丽江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业融合发展。2024年,全市新增新能源装机133.8万千瓦,引进全钒液流储能、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石墨、年产15万只石英坩埚等项目,建成110千伏金江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示范项目投产,丽江隆基三期成为全国智能化最高的单晶硅棒生产车间,束河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示范运行。

  增进福祉 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十年来,丽江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丽江始终抓牢农民增收这个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目前,全市联农带农机制覆盖率达91%,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6万人。


  “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

  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丽江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来,教育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374所、小学409所、初中46所、高中20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丽江师专成功升本丽江师范学院,成为滇西北第一所公办本科院校,让丽江形成了师范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丽江职院“两本一专”的高校发展新格局;丽江职教园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全市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增至4家,校企合作企业增至87家,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取得新成效,中职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26%;推动以市一中为龙头的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发展,开展初高协同强基集训;实行中职兜底招生,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成为全省思政“第一金课”,全市中小学配备思政教师1638人,形成了“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医院。2024年,丽江市人民医院荣华院区建成启用,市第二人民医院金山院区运行,心血管病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与西藏军区总医院合作共建高原病救治中心,实施全省唯一国家“两癌”综合防治项目,血液病规范化诊疗实现零的突破。

  丽江坚持把“一老一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用情关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全覆盖摸排建档,精准及时监测、预警、解决问题。2024年,全市老年幸福食堂累计开展助餐服务15万人次,全覆盖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丽江市全力推进法治丽江、平安丽江建设,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全市四级书记的工作主线,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2024年建成森林防火应急通道1434公里,森林草原防火期实现“零火灾”。

  云报全媒体记者 和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