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是谁?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熟悉,所以本文需要从陈永贵是谁说起。陈永贵: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农民---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北京东郊农场顾问。

从以上的履历看出,陈永贵绝对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这种升迁是乘坐宇宙飞船的速度,在中外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然而,这个副总理为什么在1980年却让自己的儿子替他写辞职信?要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呢?自1975年1月到1980年2月,这五年中间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辞职?这些事需要从头说起。



一 陈永贵与大寨村

陈永贵生于(1914---1986)1948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共大寨村支部书记,农业合作社主任。

1967年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

1969年任第九届中央委员。

1975年任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

1973、1977年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0年辞去中央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83年任北京东郊农场顾问。

1986年病逝。

在陈永贵72年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寨,都在最基层,都在带领着大寨人民,战天斗地。



大寨是什么?是一个自然环境恶劣,像样的耕地很少的山沟沟。800多亩土地,被沟沟坎坎,分成了4700多块,最小的土地连0·2亩都不到。解放初期,村里不到200人,可以说是既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

人还那么少,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47年陈永贵和四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加上六个15-16岁的小青年,组成了“好汉组”。

就是这个“好汉组”在他的带领下,粮食亩产从130斤提高到175斤。这应该是集体经济的雏形,1952年陈永贵担任了大寨党支部书记,然后由互助组、高级社、人民公社一路走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寨的粮食亩产达到337斤。



不要忘记,那是个既没有机械化,也没有化肥,更谈不上“科学种田”的时代。所以大寨村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的辛劳和汗水!贫穷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大寨改变了面貌,生活提高了,最明显是住房的改善。

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8月,七天七夜的大暴雨,把大寨人多年来辛辛苦苦修建的田地几乎全部毁坏,土地被洪水淹没,庄稼东倒西歪,房屋被浸泡,大多数倒塌,全村人家几乎无一幸免。

这是一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对于刚刚看到希望的大寨人来说,真是飞来的横祸,面对一片狼藉的村庄,大家悲伤、叹息:怎么才能够让大寨活起来?这么大的灾难,国家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等待政府救济吧。



但是陈永贵和党支部却提出这样的口号:

第一个口号有三项1不要国家救济粮2不要救济款,3不要救济物资;

第二口号三项:1社员的口粮不能少,2社员的工分不能少,3卖给国家的粮食不能少。

这个“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雄心?但是陈永贵和他的社员,硬是做到了。他们扶起倒伏的庄稼,修缮坍塌的房屋,加强了田间管理,就这样日夜辛苦忙碌,硬是在大灾之年,获得亩产粮745斤的好收成。



留够了口粮,还向国家交粮食24万斤。他们除了种地以外,还农林牧副渔全面开花,在60年代,在大灾之后,竟然每个劳动日1·1元,而这个数字不是谁可以拿到的。

大寨人厉害,陈永贵和他的党员们创造了奇迹,而这个奇迹后面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周恩来总理1964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说的:大寨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1963年毛主席曾经指示过: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接着《人民日报》(1964·2·10)刊登新华社报道《大寨之路》同时发表了社论:

《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要学习大寨的精神,到底什么是大寨精神呢?人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

看看大寨人走过的路,再看看大寨的变化,我们就会明白那是干出来的,大寨人有一种的精神。

这精神是什么?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12月31日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给出了答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最准确、最精辟、最权威的总结。



大寨不愧为中国农业的典范,即使1972到1974年遇到了历史上的特大旱灾,在陈永贵的带领下,硬是一担一担挑水,救活了干渴的秧苗,在大旱之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粮食丰收的背后是一种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

1975年9月“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昔阳县召开,代表们亲眼看到大寨的新气象,体会了大寨精神,大会提出来“普及大寨县”的号召。

1976年12月华国锋主席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学习大寨”更加深入人心。



于是昔阳县的大寨成了热点,成了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典范。一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山村,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一些国内外代表和知名人士纷纷到大寨参观访问 。

据资料显示,周恩来总理先后三次来大寨,20世纪60--70年代来参观的人数有1000多万,其中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25478人。

著名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骨灰撒在了大寨的青山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大寨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情怀。



二 陈永贵书记---永贵副总理---永贵大叔

提到陈永贵人们一定想到他的大寨;提起大寨,一定能够想到大寨精神。不可否认陈永贵和大寨精神是不可以分开的,两者之间早已经紧密地融为了一体。陈永贵这个副总理是代表着中国广大的农民,同时也是代表着一种精神。

他当农民时,一心想着集体,想着国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的是农业。他的文化不高,没有多少理论,也可能写不出长篇文章,甚至还保留朴实的农民衣着。但是如果论起土地、农田,论起种庄稼,他就是实实在在农业专家。



永贵书记变成了国务院永贵副总理,他坚持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三分之一时间回大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考察,他不想只听别人的汇报,他要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他仍然保持农民的本色,无论什么时候,头上的白毛巾都是这位副总理永远的标志,他在告诉人们:我是从大寨走出来的农民。

陈永贵担任副总理的五年期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

第一件事是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

第二件事是1978年2月党中央召开了11届三中全会

第三件事是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在1980年2月23日,陈永贵却辞职了,辞职信是他口述,理由是:身体不好,没文化,请求辞职。只有短短的11个字。字不多,说得确实是大实话。

都是陈永贵当时已经是66岁,算是高龄,长期艰苦劳累,身体情况不好也是事实,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经济转型,大寨以前的一些做法遭到质疑,陈永贵在反思,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他需要时间。

198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再也不能做西水东调那样的蠢事了》。“西水东调”是陈永贵提出来的,既然报上都这么说了,说明这件事不对,要弄明白到底错在哪里,他还需要时间。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陈永贵的心里不好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很多变化,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也要变化。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如早早离开,让年轻人去做大事。

自己还做陈永贵,要“下地干活”,他本来就是农民,土地是他的命根子,他不想离开土地。

1983年,陈永贵辞去了副总理,他变成了永贵大叔。永贵大叔去了北京东郊农场做了顾问,他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土地,看到了他熟悉的庄稼。

1986年3月,陈永贵这位农民副总理,永贵大叔离开了,他的坟墓葬在大寨的虎头山上,大寨人为他立了纪念碑。书写大寨的历史,陈永贵绝对是永远离不开的重要话题。



三 陈永贵与大寨人

国人的陈永贵副总理,大寨人的永贵大叔走了,他留给大寨人的不仅仅是思念,还有巨大的物资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山绿水能够看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让大寨人有底气,有力量。

众所周知,大寨是靠着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改造土地、兴修水利还是战胜旱涝灾害改善居住条件,都是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全村人齐心协力,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干出来的,集体和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而且人们依赖集体,在集体经济中受益,集体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当然在左的思潮的影响下,大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像他们的老书记一样,大寨人也需要冷静地反思,也需要转型,需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由于没有经验可循,中间也是起起落落,领导换了又换,直到把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请回了大寨,大寨的改革才真正步入正轨。

郭凤莲是谁?她和陈永贵是老搭档,陈永贵是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是副书记,陈永贵经历的事情,郭凤莲作为副书记也是一同经历的。

80年代初,郭凤莲也和永贵大叔一样思考过,彷徨过,后来当她知道了小岗村的事情,又到外面参观学习。看到社会的变化以后,这个与永贵大叔一起战天斗地的“铁姑娘”终于知道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了。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是大寨走出来的人,她的起点高,思想境界高,能力强。

而大寨人精神力量雄厚,海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又加上多年的建设,梯田成规模,水利工程完备,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良好,民风淳朴······

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大寨只要想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

新的经济模式,加上大寨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快就步入了最前列

2018年大寨村总产值4·6亿

2002年大寨村经济收入1000万元,比1980年增长430倍。人均收入4000,是10年前的21倍。

2007年经济收入1·2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600倍

2018年大寨村生产总值4·6亿

2020年大寨集体经济总产值2·6亿

2000年纳税300万元--山西纳税第一村

旅游股份年收入每户有3000+1000的收入

人均住房168平方米



大寨发展经济是两条腿走路,既有土地承包的个体经济,也有大寨的集体经济,而集体经济支撑了村民的生活最需要部分。

水、电、供暖费。

幼儿园到小学学杂费。

考入大中学校的学生奖学金。

老人的养老金。

村民全部有医疗保险

5万多一套楼房,

郭凤莲94年被晋中地区授予“优秀企业家”

95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96年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

大寨能够有今天的辉煌,人们不会忘记陈永贵带领大家积攒下来的雄厚的家底,不会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更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