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徐宁

近年来,野猪、老虎等野生动物伤人毁物事件不断发生,如何才能有效防治?

野猪侵入高铁联络线与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野生东北虎进入村庄,造成村民受伤;玉米地被野猪糟蹋;鱼塘里的鱼苗被鸬鹚吃得干干净净……野生动物闯入日常生活场所的话题频频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野生动物频刷“存在感”,从侧面说明我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可另一方面,野生动物毁农田、闯民宅、伤群众,给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和偏远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当前,绝大部分侵袭农田的野生动物都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捕杀,只能以驱赶为主。面对野生动物对自身生活、产业的侵害,不少群众只能用土办法加以防御,勉强减少损失。有受访群众表示,为了防止野兽啃食庄稼,他们扎稻草人、放鞭炮、敲锣,想方设法驱赶它们,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要缓解人与动物争地矛盾,就必然要厘清“谁进谁退”“从哪方面进,从哪方面退”的问题。要看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不仅仅需要人保护动物,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样不可忽视。在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和伤害面前,如果只让群众承担损失,损害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生态保护与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间,不是一道选择题。妥善预防和处置野生动物伤人毁物事件,找到野生动物保护与猎捕的平衡点,是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的必答题。唯有智慧与耐心并举,方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治理野生动物泛滥,要在野生动物出没和可能出现的地方,部署开展科学保护措施,依法猎捕工作也不失为一项有效举措。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展防控野猪致害综合试点,迈出了治理野生动物泛滥的实质一步。未来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机制,动态调整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预防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此外,针对野生动物致害给群众造成的损失,相关赔偿问题也应纳入有关部门的考量。要探索制定相对统一的补偿政策,根据野生动物致害情况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确定赔偿金额。

野生动物频繁“肇事”,防治要跟得上。相信,通过科学规划、专业猎捕、资源化利用和村镇协作,必能找到一条既保障生态平衡,又确保人类安全的长效之路。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