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夯基蓄力 减灾助农——多地冬修水利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古一平、马意翀

  岁末年初,冬修水利正当时。近日记者走访观察到,多地水利建设正有序推进,为增强水利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湖南湘潭,栗山水库修复工作正加快推进。受2024年汛期暴雨洪水侵袭,水库大坝低涵突发渗水险情。汛后,水利部积极协调下达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栗山水库实施水毁修复。

  “项目已于去年12月正式开工,目前已顺利完成箱涵砼浇筑,正在进行土方回填作业。”湖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张志鹏介绍,该项目计划今年3月底全面完工,届时将保护下游人口8000余人,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筑牢防汛抗旱堤坝,冬季是重要窗口期。

  长江干流江西段,正在建设的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将在2025年发挥防汛减灾功能;贵州铜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花滩子水库主体大坝正在建设;浙江诸暨,浦阳江店口段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推进,将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一座座水坝、一道道闸门强筋壮骨,为夏保安澜蓄积力量。

  2024年,我国汛期6929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拦蓄洪水1471亿立方米,避免人员转移1115万人(次)。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功能建设。

  水利工程,既要抵御得住水旱灾害,也要呵护得了岁稔年丰。

  江西省乐安县,湖坪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现场,挖掘机和村民正在紧张作业,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河道清淤等工程施工,为打好工程收官战拼进度。

  “项目完成之后,将让周边农户的0.68万亩耕地不再受影响。”乐安县水利局副局长罗荣辉介绍,通过冬修水利,乐安县目前完成修复9处水毁排洪渠及河堤,解决14个灌区0.6万亩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业增产,需要向土地要效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冬修水利中的重要内容。

  疏浚沟底、清理边坡、夯实渠肩……河南封丘,农田水利建设热火朝天。当地计划开挖清淤1000多条沟渠,逐步在全县建立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村沟渠相通的网络体系。

  建设稳步推进,得益于一套能够随时更新的沟渠水系矢量图。封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慧娜告诉记者,这套图包含了封丘19个乡镇570个村的独立图像,能够自由分离组合,随时生成县级图、乡级图和村级图,指导乡镇渠道施工。

  科技创新,是农田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河北邯郸,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开沟埋设伸缩式喷灌管道。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需要喷灌时,通过数字化终端发出指令,可将控制喷头伸出地面,进行适量分次灌溉,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数字赋能,灌区用水计划编报时效明显缩短、配水效率显著提升、节水成效凸显。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对从减灾、助农角度推进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好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推动工程长久稳定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水利基础。(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