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力助企帮扶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若干措施》在科技创新转化方面有所明确,请问,省科技厅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王钟伟:近年来,省科技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打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一是支持企业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集聚创新资源,牵头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2024年,聚焦十强产业、11条标志性产业链难点、堵点问题,精准布局12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企业牵头比例90%以上。持续完善各类创新平台布局,2024年完成两批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企业参与组建比例95%以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更加紧密,在工业经济领域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济南山东恒元半导体研制出12英寸的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技术水平全球领先;青岛中车四方研制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并投产运营,引领我国地铁列车轻量化技术迈向全新高度;东方空间成功研制运力最强的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并点火升空。

二是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2024年,全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万家,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3.5万家,居全国第四。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为1.6万余家企业落实研发财政补助、“小升高”奖补资金近14亿元。大力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2024年,全省入网大型仪器原值超200亿元,为1000余家企业发放创新券补助超1900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三是持续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生态。高水平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服务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入驻科技服务机构751家、企业4.5万家,汇聚高校院所成果8.6万项,挖掘企业技术需求1.1万项,挂牌科技成果成交金额超11亿元。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全面落实科技金融政策“20条”,“科融信”平台汇聚企业12335家,为2268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121.58亿元,帮助826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60.50亿元。创新“拨改投”“先投后股”等支持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科技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项目89个,引导社会资本跟投18亿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我注意到《若干措施》中提到“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围绕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外贸进出口稳量提质,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夏炳军:2025年,全省外贸工作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靠上服务企业发展,切实推动全省外贸稳量提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企业出海拓市场。实施“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加大境外展会场次和密度,指导企业大力开拓南美、东欧、中亚、非洲、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围绕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等优势出口行业,建立山东外贸优品库,搭建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出海能力。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举办国际精准采购对接活动,邀请全球采购商来鲁精准对接,帮助企业精准触达全球采购商。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培育行动,推动优质产业带与跨境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鼓励跨境电商产业带工作站组织开展各类经贸对接活动。

二是着力扩大进口新增量。靠上服务重点进口项目,做好裕龙石化、烟台万华等重点企业原料进口保障工作。发挥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打造区域大宗商品保税混配混兑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做大原油、铁矿砂、铜矿砂、煤炭等大宗商品保税混兑业务。聚焦全省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和新设项目,推动各市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好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进口贴息、齐鲁进口贷等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深化“商务+金融”合作,联合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举办融资对接活动,推动降低进口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着力培育外贸新主体。培强国际贸易供应链头部企业,支持企业发挥自身物流、产业、规模、资信等综合优势,提供采购、物流、仓储、分销、融资、结算、通关等一体化服务。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外贸企业,建立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AEO高级认证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出口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借助“互联网+外贸”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引导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带等利用各类经贸活动进行整体推介,打造更多“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

四是着力强化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诉求。持续发挥好“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作用,强化对重点出口企业的运行监测,指导企业稳住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对带动作用强的骨干外贸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订单结构变化趋势,确保订单按时交付。健全完善关地港铁区企协同机制,会同海关、港口、班列等单位,不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近年来,山东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探索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政策中提到认定一批省级“产业大脑”,最高给予200万元奖补。请问山东下一步在推动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建设中有哪些举措?


焉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深入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打造一批创新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累计培育产业大脑建设试点80个、“晨星工厂”建设试点4220家,有力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下一步,围绕加快推动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建设,助力企业打造标杆示范,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产业大脑“量质提升”培育行动。围绕重点链条、特色集群抓好试点培育、示范打造,深化服务小微企业集采集销、数智服务、产业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加快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和可信工业数据空间建设,搭建以产业精准治理、产业协同创新、企业数智转型为核心赋能场景的数智化转型服务平台,2025年遴选50个左右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对新认定的省级示范性产业大脑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

二是实施晨星工厂“数据赋能”培育行动。聚力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面向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数采、数传、数存、数治、数用、数安”,深入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加快培育一批实数融合企业,力争2025年累计培育“晨星工厂”试点企业5000家、标杆企业(炬星工厂)100家以上。

三是实施模型产业“双百工程”培育行动。以培育“100+”特色大模型企业,打造“100+”优秀行业模型、场景模型为目标,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持续开展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暨“产业大脑”解决方案征集工作,加速提升通用性、特色化的转型升级服务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