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穿越800万年的漫长历史,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各地,成为蓝色星球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象征。作为我国的国宝,它是中国人杰地灵的写照,也凝聚了全人类对亲近自然、与美丽生态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指导,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支持,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联手打造的文化人文纪实观察节目《熊猫奇遇记》,沿着大熊猫的足迹,走入深山、飞跃四海,展现国宝的进化与成长历程,讲述了美丽中国生态保护的动人故事,引发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截至节目收官,全网总覆盖15.2亿+,全网话题阅读量超11.7亿+,全网视频播放量达3.5亿+,全网热搜次数超过100+,全国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TOP2,海外平台播放量近100万,引发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科学纪录+人文纪实”
真实呈现国宝成长保护故事
《熊猫奇遇记》定位中国首档大熊猫文化人文纪实观察节目,共分6期,分别是“生命晨曦、成长之路、山林呼唤、归林逐梦、和鸣世界、生命乐章”。节目以大熊猫的成长线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地讲述大熊猫的诞生、成长、野化放归以及大熊猫的“朋友圈”、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的独特角色等,直至它们的“养老”生活,全面涵盖大熊猫的生物学知识、繁育保护技术等内容,填补了大熊猫专题纪录片领域的空白。
节目组历时4个月,跨越数千公里,第一次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级物种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和深度观察解读。这也让“真实”成为了《熊猫奇遇记》带给观众的第一感受。
在贵州双河洞,节目组徒步12小时,首次独家展示了第47具熊猫遗骸的发掘过程。在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节目组彻夜守候20多天,首次独家报道大熊猫璨璨诞下双胞胎的全过程。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天台山大熊猫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场内,节目组首次独家记录了贤贤大崽最新野培成果。
在4000米雪线之上,节目组跟随科考人员的脚步,首次独家展示了大熊猫自然栖息地未开放区科考全过程、首次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细节,告诉我们原来野外的大熊猫并不孤单。
《熊猫奇遇记》创下的多个“首次”,为大熊猫研究增添了新的一手资料,标志着中国在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用真实可信的镜头语言,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生态保护的动人故事。
萌态百出的熊猫自带“吸粉”体质,而人类与熊猫的互动则更为他们的故事增添了人文色彩和情感温度。身着熊猫服的饲养师牟仕杰,“可爱”背后是培养大熊猫回归山林的良苦用心;唐家河的密林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女子巡护队队长肖梅的分享,让观众得以了解科研人员不为人知的付出与艰辛……
通过走进实地的探索纪录和同情共感的人文纪实,《熊猫奇遇记》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让纪录的镜头有了真实的锐度和情感的温度,增强了熊猫科考保护工作的体验感和说服力。
精品内容凝聚创新合力
引领节目模式变革
围绕大熊猫主题,《熊猫奇遇记》展现出以精品内容生产驱动融合创新的努力。这在传媒行业推进系统性变革的当下尤为值得关注。
《熊猫奇遇记》由北京卫视、四川卫视以及北京时间、四川观察等四个平台共同策划播出,是一次跨平台、跨媒介的创作实践,为“熊猫故事”的破圈传播注入强大动能。
出品方联合《环球时报》在里约G20峰会期间,特别推出“熊猫连连问”系列采访,来自巴西、罗马尼亚、西班牙、法国、阿根廷等国的外国朋友对熊猫八百万年的生存演化历程惊叹不已;联合沙特旅游局、北京中医协会、《北京新闻》等推出4集《熊猫奇遇记微短剧》,以独特的创意展现了全世界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联合东莞市大岭山瀚华幼儿园推出AIGC公益宣传片《熊猫奇遇记唱响生态之美》,让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融合策划凝聚起节目创新的合力,复合式的传播矩阵为节目带来了传播力的强势赋能。在爱奇艺、优酷、腾讯、抖音等长视频平台,《熊猫奇遇记》在重点资源位推荐,搭配精准推荐算法,让用户随时随地尽享视听盛宴,随心感受熊猫的可爱与魅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学习强国、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瞭望东方周刊、环球网、中国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红星新闻以及江苏台、陕西台、河南台、广东台等超100余家央级、省级和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以熊猫为媒,节目热度蔓延至线下。出品方联合北京公交集团推出“熊猫巴士移动观影团”宠粉主题线下观影活动,邀请节目粉丝乘坐北京“熊猫主题”347路公交专线,开启独特的视听之旅!联合北汽集团旗下品牌北京汽车全新BJ40,在北京王府井和成都春熙路打造联动跨年活动,通过《熊猫主题裸眼3D视效大片》等形式,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在城市之间掀起了一场“熊猫旋风”。
一系列的联合策划,突破了原有季播节目的固有模式。打通媒介壁垒、疏通媒介资源,开辟出主流媒体节目精品化创作的新路径。
用好熊猫“金名片”
以国际化思维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大熊猫,因其黑白相间的纹理和憨态可掬的神态,使其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其数量的珍稀和保护难度之大,使其繁衍与保护具有极高的生态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大熊猫早已超越了一个生物物种属性,而成为中国文化知名度最高的“金名片”。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文化符号。尤其是在全球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以更加国际化的思维来运用和讲述中国文化符号。从这个意义上看,《熊猫奇遇记》在海内外热播掀起“熊猫热”就不难理解了。节目播出期间,得到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海外账号的多次转发推荐。
《熊猫奇遇记》在海外YouTube、Facebook、X、Instagram及抖音海外版上持续热播,北京发布海外平台、中新网海外平台、CGTN 海外平台、《熊猫观察》栏目海外矩阵、《了不起的四川》栏目海外矩阵、Center海外矩阵等账号重点推荐。
《熊猫奇遇记》采用英文配音,令人耳目一新。这代表了一种国际化表达的自觉意识,也代表着已经做好向世界讲述中国熊猫故事的话语准备。
在《熊猫奇遇记》真实的镜头下,人们理解了中国是如何对熊猫实施精心的保护与培育,让种群数量从“濒危”降级为“易危”,这背后展现的是负责任大国面对人类共同生存家园的自信与担当。
在节目中,解说这样描述大熊猫:“这个来自东方的灵动使者,犹如一条绚烂的心灵纽带,将善意播撒至世界各地,激起了跨越国界的深切共鸣”。走向世界各地的大熊猫是中国与各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对于熊猫的喜爱,不分种族、国别。因为在大熊猫身上,有着超越语言和文化的治愈力量。
《熊猫奇遇记》讲述的是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其中饱蘸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及热爱,这是对自然之爱,也是对人类之爱。《熊猫奇遇记》代表着主流媒体内容创新的一条新路,彰显出以融合和开放的姿态迎接革新的勇气,更彰显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四川卫视
编辑:小鱿鱼
校对:周莎
责任编辑:程昕
审核:李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