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长期以来,一些自诩为“公知”的人士,对中国学校的爱国教育嗤之以鼻,将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视为洗脑的象征。
他们将美国教育描绘成自由开放的典范,认为真正的民主国家不应进行刻意的爱国教育,而是让人民自由地感受爱国情怀。
这种论调,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不少人对爱国教育的认知,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小红书上的意外事件,却让这些看似合理的论调露出了破绽。
当“自由开放”的美国教育遭遇现实拷问
TikTok被美国封禁后,大量美国年轻人涌入小红书,寻求新的社交平台。
在中美网友的互动交流中,一位名叫May的美国女生提出了一个看似普通却意义深远的问题:“大家好,我是来自美国的女生,我想知道其他国家每天早上也需要宣读国家誓词吗?”
这句话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讨论热情,也意外地揭开了美国爱国教育的真实面纱,一场关于爱国教育的真相探寻就此展开。
May的问题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美国教育的固有认知。
长期以来,美国教育被一些人贴上了“自由”、“开放”、“尊重个性”等标签,与“强制”、“灌输”、“洗脑”等词汇划清界限。
然而,May的问题却暗示了另一种可能:美国的爱国教育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存在,甚至可能比中国更加频繁和严格。
这个疑问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促使他们去探寻真相。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2015.1.15——从TikTok“逃到”小红书,美国网友涌入背后的故事
美国爱国教育的具体表现
随着小红书上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美国爱国教育的真实面貌也逐渐清晰。
最令人震惊的是宣誓效忠的仪式,想象一下,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可能连自己的家庭住址都记不清楚,却要每天面对国旗,举起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背诵着庄严的誓词。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灌输,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这种宣誓仪式并非偶尔为之,而是贯穿了美国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个学习生涯,每天清晨,在朗朗的读书声响起之前,学生们首先要面对国旗进行宣誓,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的例行公事。
更有甚者,据一些美国网友透露,部分学校甚至要求学生每天宣誓两次,一次在早晨,一次在放学前。
这种高频率的爱国教育,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些宗教仪式,其目的在于通过繁复的仪式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这种强制性的爱国教育并非没有代价。如果学生拒绝宣誓,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呢?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拒绝宣誓的学生可能会被视为违反校规,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被报警处理。
这样的规定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教育“自由开放”的质疑。究竟是自由的教育,还是强制的灌输?
体育赛事中的爱国元素
除了学校里的宣誓仪式,体育赛事也成为了美国爱国教育的重要阵地。
无论是在专业的体育赛场,还是在儿童的业余比赛中,在比赛开始之前,全体运动员和观众都要起立,面向国旗,高唱国歌。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如同一种集体性的膜拜,将爱国主义的氛围推向高潮。
试想一下,在一个座无虚席的体育场,数万名观众齐声高唱国歌,那场面何其壮观!
这种仪式感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国家的热爱,更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动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集体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而这种仪式通过电视转播,更是传遍了全美各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千家万户,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从学校的宣誓仪式到体育赛事的国歌齐唱,美国的爱国教育可谓是无孔不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高强度、高频率的爱国教育,与一些人对美国教育“自由开放”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爱国教育真实目的的思考。
形式与实质的博弈
将中美两国的爱国教育进行对比,更能凸显美国爱国教育的特殊性,在中国,爱国教育的形式相对简单,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而美国的爱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形式和仪式,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灌输,强调对国家和权威的绝对服从。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中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了解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而美国则更倾向于塑造一种统一的国家认同,强调对国家象征的尊重和对权威的服从。
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劣,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强制性爱国教育,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公知谎言的批判
面对美国爱国教育的真相,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曾经鼓吹美国教育自由开放的公知们,究竟是出于无知,还是故意歪曲事实?
他们将美国教育描绘成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却对其中存在的强制性爱国教育视而不见,甚至刻意隐瞒。
这种选择性失明,无疑是对公众的误导,也暴露了他们自身的偏见和立场,公知们的谎言,不仅混淆了视听,也阻碍了人们对爱国教育的理性思考。
他们将爱国教育与洗脑划等号,将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视为洪水猛兽,却对美国更加频繁和强制的爱国教育视而不见。
这种双重标准,令人不禁怀疑他们的真实动机。
爱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盲目的服从,还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理性认同?
美国的爱国教育模式,显然更倾向于前者,通过强制性的宣誓和仪式,将爱国主义变成一种机械的重复和口号式的表达,而缺乏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理解。
真正的爱国教育,应该建立在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之上,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理性认同。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