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票房网站Boxoffice Mojo的数据,2024年北美电影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总票房达到了85.60亿美元,较2023年的89.08亿美元下降了3.9%。
尽管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总票房约为60亿美元,遭遇了明显的衰退,北美市场的票房下滑仍然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的地位。
纵观北美影市的历史表现,2024年的总票房显得不太乐观:不仅低于2023年,还远远落后于疫情前连续五年超过110亿美元的高峰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5月至10月间,美国编剧工会和演员工会的两次罢工对电影制作造成了显著影响,导致多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进程受到阻碍,业界普遍认为,这将导致2024年电影供应不足。
分析机构“高尔街”(Gower Street)在2023年底预测,2024年北美票房将仅为80亿美元,最终实际票房超出预期达到85.6亿,算是一大喜讯。
在电影行业面临系统性挑战的背景下,北美市场的票房几乎被好莱坞电影所垄断,为何仍能“迎风而立”?
这得益于2024年多部好莱坞大片的热度!
首先来看2024年好莱坞电影在北美和全球票房榜的前20名。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北美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数量从25部减少到22部,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的数量从31部降至23部,显示出具有竞争力的好莱坞电影,尤其是“中等规模”作品的数量明显减少。
然而,顶级好莱坞大片的表现却比2023年更为强劲:北美票房超过2亿美元和全球票房超过5亿美元的影片数量均从8部增加到9部。
此外,2024年北美票房前10部电影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8.0%上升至44.0%;
前20部电影的份额也从55.6%上升至62.5%——这两项数据均达到了有统计以来(疫情年份除外)的最高水平。
这表明,大片的集中度提高,整体热度主要依赖于头部爆款的现象在好莱坞电影中愈发明显。
回顾2024年好莱坞的热门影片,在北美市场,有《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魔法坏女巫》《海洋奇缘2》四部影片的票房超过4亿美元(而2023年仅有《芭比》和《超级马力欧兄弟》两部);
在全球范围内,有《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海洋奇缘2》《神偷奶爸4》四部影片的票房超过或接近10亿美元。
这五部作品的表现可谓现象级,其中,最早上映的《头脑特工队2》在六月中旬才问世——2024年前五个月的北美票房表现相当惨淡,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27.5%。
然而,《头脑特工队2》的推出迅速点燃了市场,随后《神偷奶爸4》《龙卷风》《死侍与金刚狼》等影片接连上映,支撑起了暑期档的繁荣。
暑期档结束后,《怪奇大法师》等影片继续保持了影市的热度,而在四季度,以《海洋奇缘2》为首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档期新片则显著推动了“年末冲业绩”的势头,助力全球影市的繁荣。
2024年四季度全球票房超过65亿美元,创下近十年来的四季度新高,为2024年的好莱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4年好莱坞电影票房呈现“前弱后强”的格局,与去年遭遇重大挫折的国产电影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在六月开始爆发,四季度迎来“豹尾”,而后者则在暑期档崩盘,整个下半年冷清异常。
这表明,重点档期内的大片成败可能成为市场热度的转折点,直接影响全社会的观影热情。
2023年全球票房前三名的电影分别是“游戏改编”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 “玩具改编”的《芭比》和历史题材的非IP电影《奥本海默》,其中没有一部是续集,且都展现出一定的市场创新性。
然而,2024年好莱坞电影的北美和全球票房榜单却明显缺乏2023年的“新奇”。
热门系列续作和经典IP重启占据主导地位,题材和创作思路趋于安全和保守——这并不是某种“复古”或“回潮”的表现,而是再次证明了好莱坞电影的形式新鲜度并非至关重要。
标杆级的视听效果、普遍的情感体验,以及适合家庭观影和社交传播的话题生产模式,依然是赢得市场(尤其是北美观众)的关键。
在2024年全球票房前五的好莱坞电影中,动画电影占据三席,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而在前二十名中,广义的动画作品同样占据七席(包括CG制作的“真狮版”《狮子王:木法沙》和结合真人背景的动画角色《刺猬索尼克3》)。
即使单看票房靠前的真人电影,整体风格也明显比疫情前的大片更偏向喜剧、全年龄、全性别和多族裔。
即便是唯一的超级英雄电影《死侍与金刚狼》,也通过幽默的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并利用联动策略赢得不同年龄段角色粉丝的情感共鸣;
可以说,尽管《沙丘2》《角斗士2》这样的严肃大片依然能取得一定成绩,但情绪轻松愉快、形式轻松的合家欢大片,已成为好莱坞的主要竞争力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随着观众逐渐养成流媒体观影的习惯,更适合家庭观影的合家欢电影的传播效果显著提升,例如,《头脑特工队2》和《海洋奇缘2》在流媒体上的成功,使得它们的热度远超前作,尽管院线票房并不算特别突出。
其次,相较于更倾向于在家观看流媒体内容的单身观众,影院观影更容易成为家庭团体的娱乐选择,这为合家欢类型的影片带来了不少好处。
最后,北美的少数族裔观众以及某些迅速扩展的海外电影市场,文化性格较为乐观,偏好简单明快的内容而非严肃沉重的题材。
这部分观众的年均观影频次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例如,北美拉丁裔观众的年均观影次数比白人多出50%以上),进一步推动了好莱坞电影向合家欢方向发展。
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内容较为深沉且在粉丝群体中难以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小丑2:双重疯狂》和《大都会》成为“年度哑弹”并不意外。
同样,过于迎合白人成年男性口味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和《特技狂人》也面临类似命运;
而《红色一号:冬日行动》《盟军敢死队》《登月大计划》和《此心安处》的失利则表明,传统的爆米花动作片、明星爱情喜剧以及其他中等成本的“剧情片”逐渐失去其“大银幕电影”的吸引力,难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合家欢现象级大片的崛起与传统类型电影的分化局面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
从各大公司的表现来看,2024年好莱坞传统“五大”的成绩各有不同——环球依然稳健,华纳和派拉蒙的表现不如2023年,索尼的票房虽优于2023年但也遭遇了一些挫折,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迪士尼的强势回归。
2023年,迪士尼的表现不佳,《夺宝奇兵5》《幽灵鬼屋》《惊奇队长2》《星愿》等大片均未能取得成功,且缺乏超级爆款,全球票房冠军的地位也被环球夺走。
然而,2024年迪士尼成功反弹:所有发行的电影(包括旗下的20世纪福斯)在北美的总票房超过22亿美元,全球票房达到55.6亿美元,均比2023年增长约20%,并在五大公司中领跑。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迪士尼发行的新片仅有《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海洋奇缘3》《木法沙:狮子王》《猩球崛起:新世界》《异形:夺命舰》六部,数量远少于往年;
但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显示了其在动画、超级英雄等多个类型以及经典IP积累上的强大实力。
2023年,环球影业在北美和全球票房中夺得冠军,2024年凭借超过30部新片的“片海战术”,实现了18.9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和37.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紧随其后的是迪士尼。
在2024年,环球推出了《魔法坏女巫》和《龙卷风》两部重磅影片,在北美市场表现出色,但海外票房相对平淡。
此外,旗下的照明和梦工场动画工作室分别推出了《神偷奶爸4》和《荒野机器人》,前者在全球票房上表现优异,后者则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在环球擅长的恐怖惊悚片领域,未能出现像2023年《玩具熊的五夜后宫》和《梅根》那样的热门作品。总体来看,环球的表现依然稳健。
华纳兄弟在2024年的北美票房为11.9亿美元,全球票房为32.7亿美元,均较2023年下降约20%。
尽管《沙丘2》《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和《怪奇大法师》表现不俗,但大制作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地平线》和《小丑2:双重疯狂》却遭遇失利,因此华纳这一年的表现并不算成功。
索尼影业在2024年的表现则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北美票房达到10亿美元,全球票房为24.2亿美元,整体优于2023年。两部IP续作《绝地战警:生死与共》和《毒液:最后一舞》的回报稳定,而《爱情,到此为止》则成为2024年票房前列的唯一低成本黑马。
然而,索尼蜘蛛侠宇宙中的其他两部作品《蜘蛛夫人:超感觉醒》和《猎人克莱文》却被认为是好莱坞年度最差的影片,给索尼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派拉蒙在2024年最大的新闻或许是放弃了与华纳兄弟的合并计划。
近年来,该公司相对“躺平”,全年发行的电影在北美票房为8.8亿美元,全球票房为17.2亿美元,成绩不及2023年,继续在五大影业中垫底。
不过,除了《角斗士2》,派拉蒙的其他主要投资项目如《刺猬索尼克3》《寂静之地:入侵日》《神秘友友》和《鲍勃·马利:一份爱》等大多能收回成本。
在五大之外,财力雄厚的亚马逊米高梅在2023年10月成立后初试啼声,2024年推出的《养蜂人》《挑战者》《红色一号:冬日行动》等影片颇具影响力,而狮门在2024年的表现则较为平淡,北美票房较《疾速追杀》和《饥饿游戏》两部大IP续作上映前一年下降了六成。
金牌独立厂商A24发行了其历史上最昂贵的电影《美国内战》,北美市场份额从1.5%上升至2.4%,发展势头良好;
与此同时,霓虹影业凭借《长腿》《阿诺拉》等作品的成功,北美市场份额从0.3%猛增至1.5%,未来有望与A24并肩,共同主导北美独立电影市场。
总体来看,传统的五大电影公司,尤其是迪士尼和环球,仍然很可能保持其主导地位,新兴的巨头和小型制片公司等“挑战者”想要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仍然为时尚早。
此外,我们还需提及好莱坞的另一个显著现象:在过去被视为美国电影行业最高荣誉的颁奖季中,狭义上的“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尽管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名单因加州山火推迟至2025年1月23日发布,但在刚刚结束的1月5日金球奖颁奖典礼上,12部被提名的真人电影中,包括戏剧类和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只有《沙丘2》和《魔法坏女巫》两部出自传统好莱坞主流制片厂,并且它们都未能获得各自类别的最佳影片奖。
如果回顾十年或二十年前,这类在票房和媒体评价上都表现优异的大片,理应是颁奖季的重点“加冕”对象。
然而如今,即使是偏向“通俗”的金球奖,也更倾向于将荣誉颁发给英语独立电影,甚至是过去不被北美奖项青睐的外语电影。
根据目前的赔率,奥斯卡最佳影片最有可能的十部提名者包括《粗野派》《阿诺拉》《秘密会议》《沙丘2》《魔法坏女巫》《艾米莉亚·佩雷斯》《无名小辈》《某种物质》《五分钱男孩》《监狱剧院》;
这些影片的风格明显偏向于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口味,与传统的奥斯卡提名名单大相径庭。在圈外观众看来,今年的奥斯卡热度可能会相当低迷。
这种品位的变化与“电影市场”的数字表现无关,也与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商业中心”的地位无关,但对好莱坞及美国电影评价体系的影响,以及“美国电影”这一概念的松动,绝对是深远的。
随着美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过去二十年间,美国评委的口味逐渐向“欧洲化”和“艺术化”转变。
在未来的岁月中,不仅“好莱坞不等于美国电影”的观念将愈发被接受,“奥斯卡只是美国电影奖”的传统定位也可能会受到挑战。
甚至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好莱坞在颁奖季中的角色减弱,不仅是评论界口味变化的结果,也是好莱坞中等及以下成本院线片和严肃题材“剧情片”数量减少的结果。
未来,这类具有一定艺术深度和制作精度的作品,将更多地归属于独立、艺术或流媒体发行商,而非传统的好莱坞大厂;
后者将继续压缩产量,将重心放在少数旗舰商业大片上,这表明,院线生意和好莱坞的未来,将会属于这些大片。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