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古建筑、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各地掀起非遗旅游热……2024年,越来越多的人在传统文化的追溯和体味中汲取能量,继而带动文化消费潮流。专业文博人士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则成为文化访古的“导游”,带领网友探索地图上的古中国。

近日,多位作家、文博从业者、出版机构,在知乎开展了一场文化访古活动。他们把横跨历史、艺术、文学、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专业讨论,汇聚成“十大访古问题”,记录2024,也为2025年献上一份新年礼物。

在“2024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访古经历是什么”的问题下,众多考古人、文博爱好者亲自丈量古中国文明脉络,触摸历史瞬间。

四川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李小狼”正在上一门宋史课程,书越读越细,对历史的感受却始终不够真切。于是,他选择徒步十公里,探访巩义宋陵,看到帝王的伟业最终变成沉默的石头,大地上只留下永恒的田野和劳作的人民。这趟访古之行带给“李小狼”巨大的震撼,甚至影响了他的研究史观。他在网上的分享,也被网友评价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贴切注脚”。


巩义宋陵。受访者供图

“熊彼得”做过记者,如今是一名历史作家,尤其喜爱在浩瀚历史中捡拾时光碎片。历史上的“甲申之变”史料丰富,但居庸关失陷的时间众说纷纭。为了解开谜题,“熊彼得”重走“柳沟-居庸关-昌平”这条李自成的“破城之路”,并多方对照史料记载和地理地形,验证了李自成通过柳沟天堑绕过居庸关、直捣昌平的可行性路线。这趟访古经历,让答主“以今鉴古”,完成了一次历史探秘和古今对话。


李自成“破城之路”。受访者供图

在阅读和行路之外,访古之行少不了博物馆打卡环节。在文博人看来,从文物瑰宝中感知历史的脉动,是一种极致的浪漫。

在“近十年来,哪一件出土文物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问题下,西安市网络文艺家协会会长“紫芒果”,将票投给了一件“冷门”文物——2018年中国青藏科考队发现的20万年前的“岩面艺术”。这块印有5个手印和5个脚印的泉华沉积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艺术创作。“紫芒果”感慨,文物已超越世俗意义上的价值,其承载的是人类文明何以存在的终极答案。


2018年中国青藏科考队发现的20万年前的“岩面艺术”。受访者供图

“对于考古文博爱好者来说,有哪些很好地结合考古遗址与文物展示的访古线路?”《黑神话:悟空》因取材大量山西古建筑,给很多知乎答主带来启发。博物馆人李翔从专业文博人视角,重点推荐了位于太原的北齐壁画博物馆和晋祠博物馆,位于五台山的南禅寺与佛光寺。两馆两寺中,保留着纵贯北齐、唐、宋、元、明、清数朝的古建筑和塑像,具有超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博物馆人“一森”的杭州玉皇山徒步访古之旅,以南宋官窑博物馆为起点,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终点,带网友感受中国器物文化带来的审美震撼;考古文化出版人翟德芳自2023年开启的访古之行,已经连绵多地、长达数万公里,让访古、旅行成为生活……这些充满真实感受和人文情怀的分享,不断吸引更多网友了解、喜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