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近期在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场演讲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史上最大的挑战。她毫不避讳地承认,冷战时期对付苏联的套路已经过时,若美国依然抱着这些过时的方法与中国对抗,将注定失败。希克斯的警告不单单是对美国政府的忠告,更是对整个世界格局未来走向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美国即将换届,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政治风云变幻之际,希克斯的言论无疑为美国未来的对华战略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在冷战中取得了对苏联的胜利,这一胜利成为了美国政治精英的荣耀。然而,希克斯却明确指出,这种“胜利”的幻想正深深影响着美国现今对中国的认知。她清楚地表明,中国与当时的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对苏联的胜利并非美国军事和经济的全面压倒,而是苏联在一系列因素下的内外困境,经济体制的僵化、军备竞赛的消耗、以及冷战时期对西方的过度对抗等。这些因素最终使得苏联走向解体,而美国则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和其他形式的战略压制成功瓦解了苏联的军事实力。

然而,中国的崛起显然是另一种局面。中国的经济体系成熟、军事建设迅速推进,且具有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中国不仅拥有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大市场,还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不断突破,尤其是在高端芯片、5G技术、人工智能、航天与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逐渐具备了与美国抗衡的能力。美国曾以“星球大战计划”作为标志性战略应对苏联的威胁,但如今这一计划却成为美国自嘲的笑柄,中国的高科技飞跃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期,令美国在许多领域“望尘莫及”。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高层如希克斯所言,无法再依赖“冷战”的旧思维。希克斯的这番话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美国必须彻底抛弃曾经应对苏联的方式,否则必然会陷入对中国的误判与困境。美国的军事优势,尤其是核武器和传统兵力上的领先地位,已经无法单纯依靠冷战时期的方式击败中国,尤其是在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背景下,采取“军事打压+经济孤立”这样的传统手段不再行得通。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韧性、创新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的支配力,使得美国的制裁措施逐渐失去效力。



希克斯甚至直接点名,避免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是当前美国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之一。她表示,在美国军力尚处于“大换血”的关键时期,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将是美国未来外交战略的基石。可以说,希克斯的言论背后所折射出的,是美国高层对当前中美关系复杂性和紧张态势的深刻认识。中美不仅仅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立的简单延续,而是充满了合作、竞争、对抗与依赖交织的复杂局面。

过去几十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快速的变化。从最初的“接触政策”到中期的“经济全球化”,再到当前的“竞争与对抗”,中美两国在相互合作的同时,亦因全球影响力的争夺而爆发多次摩擦。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台湾问题到南海局势,双方的博弈似乎在加剧,但中美之间的经济互依关系,尤其是中国日益扩展的全球影响力,也让美国的对华政策愈发显得笨拙与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在科技、贸易和军事上遏制中国,更是在全球化和区域安全等多重领域如何与中国共存的问题。希克斯在演讲中提出的“威慑而非挑衅”的战略方向,显然是基于这一现状的深刻考虑。美国不再是那个能够单方面决定全球秩序的超级大国。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它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和军事能力也在逐步塑造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态势。



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在“竞争-合作”与“对抗-共存”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将决定未来几十年全球格局的走向。希克斯的警告,并非仅仅是针对中国的崛起,更是针对美国自身战略的深刻反思。冷战结束后的“单极世界”已然不复存在,全球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逐渐上升,而美国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如果依旧抱着冷战时期的幻想,继续在贸易、科技、军事等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最终的结局只会是两败俱伤,甚至使美国陷入新的战略困境。毕竟,今天的世界已不再是单一的冷战对抗局面。无论是经济、科技、环境,还是全球安全等领域,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对抗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单纯通过压制另一方来维持世界的秩序。

因此,希克斯的言论虽然让人震惊,但它却为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提供了一个警示: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如果继续沉溺于冷战思维,将注定陷入困境。摒弃过时的对抗模式,重新认识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趋势,才是美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唯一出路。而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在保持持续发展的同时,灵活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展现战略耐性和外交智慧,将是接下来的关键所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