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每一个重要事件的背后,几乎都暗藏着各种势力集团为各自利益的争夺与暗斗。

面对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当时不能全面掌握真实信息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能充当吃瓜群众和事件结果的承受者,有时甚至会成为各种“谎言”的受害者。

那么,当我们面对一个事件的各种复杂的信息时,该如何辨别真伪,练就“火眼金睛”,透过各种表象去看清其本来的真实面目呢?

不妨用一下《毛选》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首先要去探寻各个集团(个人)背后所代表的利益是什么,弄清了其背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就能理解其言论与行动,并能粗略估计其下一步的发展轨迹。



以“西安事变”为例: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事件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九一八事变,日军杀戮前的准备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5年12月,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剿共。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和共产党的反应:

国民党内部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的亲日派: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借西安事变准备发动大规模内战,以便利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并乘机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汪精卫是当时国民党中亲日派的首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他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贯主张妥协。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外通电,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大张挞伐,迅予围剿”;同时立即从德国动身回国,企图夺取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继续散布降日言论,反对国共合作抗日。



汪精卫

何应钦,当时是国民党中亲日派的另一首领。西安事变发生后被南京国民政府推认为“讨逆总司令”。他积极筹谋掀起内战,部署国民党军队沿陇海路进逼陕西,调派空军轰炸渭南等地,并计划轰炸西安,炸死蒋介石,以便取蒋介石的地位而代之。



何应钦

宋子文为亲美派。由于当时美日两帝国主义在远东争霸的矛盾,他根据美国的利益,对于四安事变,主张和平解决。



宋子文

伟人在《毛选》中指出: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介石,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揭破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何应钦等的阴谋,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这和张杨二将军及宋子文等国民党人的主张可谓不谋而合。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毛泽东

从这里可以看出,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亲美派和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对“西安事变”的不同立场与表态,都是基于所代表的集团利益出发的。我们只有挖掘各个代表背后的集团利益,才能看清事件本质,才能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

最后,我们重温一下四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