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能源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但化石能源依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有着“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更是不可或缺。

所以自人类发现石油至今,对于石油的开采可谓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石油被人类从地下抽走,这不禁令我们感到担忧,长此以往,地球都被抽空了,地球的结构会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呢?在进行石油钻井作业时,的确会将钻头打到很深的位置,有时是几百米,有时是几千米,到底打多深要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油井深度大概有12公里左右。



对于人类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深度,但对于地球本身而言,却完全无伤大雅。

因为地球是一颗半径为6371公里的岩质行星,十几公里的深度对于地球来说只是皮毛。地球由几层不同的结构组成,从内而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其中地壳是最薄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如果将地球比喻为一枚鸡蛋,那么地壳就是鸡蛋皮,而人类的钻探深度连鸡蛋皮都没有钻破,自然不会对地球整体结构产生任何的影响。



虽说石油钻探对地球没有影响,但对人类本身的确是存在影响的。

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地壳之上,如果地壳被抽空,内部结构受损引发塌陷,决然不是什么好事。那么,这会发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石油在地下是如何分布的。你或许会认为,石油在地下是汇聚在一起的,就如同黑色的地下河湖,只要我们将上面的岩层打穿,就可以像抽水一样把石油抽出来,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在地下存在着一种岩层结构,名为“储集层”。

这是一种内部存在很多微小孔隙的岩石结构,而石油就是分布在这些孔隙之中。为什么有时候油井一打通,石油就会自发地流出来呢?这是因为地层压力的关系,石油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会涌出孔隙,顺着打开的通路流出地表。石油虽然被抽走了,但原本的岩石结构还在那里,这些结构具备较高的强度,即便失去了其中的石油,也不会轻易塌陷。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地层塌陷的可能,还是要对石油抽走后留下的孔隙进行填补,而填补有两种方式,自然填补和人工填补。



在地下,除了石油之外,还有地下水。

当石油被抽走,以水为代表的其它地下流体就会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对空出的孔隙进行填补。不过地下的流体毕竟也是有限的,所以还是要采取一些人工措施,也就是人工填补,而人工填补也有两种方式。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油田来说,石油开采可以充分利用地层压力,油井打好后,石油可以源源不断自动从管道渗出,对于这样的油田,只需要以便抽取石油,以便将等量的水注入地下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油田的地质条件较差,渗透率较低,石油不能自发涌出,此时就会用到水力压裂法。

简单来讲就是利用高压设备将水注入储集层,这些高压水流会迫使岩石开裂,石油便更容易渗出来了。因为石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浮在水面,方便我们将其抽走,虽然还是会有一些水混在石油之中,但之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将它们分离出来就可以了,而注入地下的水正好可以作为填补石油空缺的流体,可谓是一举两得。可见,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忧地面会因石油的抽取而发生坍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