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的金箔画创意体验、安徽省话剧院的儿童剧《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上海芭蕾舞团的海派芭蕾导赏……这些高品质文化,只需社区“下单”,居民即可在家门口免费享受到。

在上海,以居民“点菜”、政府“埋单”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内容,至2024年整20年,被列入《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这是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上海样板,它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均衡为宗旨,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便利性,将各类文化资源持续输送到城市各个角落,让文化之根深扎于近2500万市民心中。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参与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供给主体越来越多元,可供选择的“菜式”越来越丰富且更对市民“胃口”。

据统计,2024年,市、区共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等各类活动41232场,电影 82314场,文艺指导96514课时,图书45557册,在线配送1210项,总受众人次4218.2856万。2025 年,共有1114家主体7700项产品进入市、区配送主体名录,进一步提质增效,满足市民多元化、分众化、品质化的文化需求。


扩容供给主体,产品高质多元

“没想到在家门口能体验到非遗首饰制作技艺,材料用的还是真玉石。”居住在宝山区高境镇的刘女士如是感叹。日前,她在家附近的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了一场特色活动,跟着老师DIY手链。负责授课的是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项目首饰制作技艺(金玉镶嵌)代表性传承人郑连博。“老师很专业也很耐心,在教我们制作手链前先普及传统首饰制作技艺,据说有些已经失传,老祖宗实在是太智慧了。”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体验完,刘女士带着DIY成果——“君子之交”ins风手链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朱静波透露,因为材料成本较高,以往工艺美术类公共文化配送不多。以非遗首饰制作技艺为例,要用到重金属和玉石,一次配送,需备料20份以上,价格不菲,供给主体不敢轻易接单。郑连博团队的优势是有自己的珠宝工厂,可将订单的多余备品拿过来让大家体验金玉镶嵌技艺,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


“我是上海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非遗传承人,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亲身感受非遗魅力。”郑连博坦言,上海公共文化配送也提供了平台,让他的学生们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下基层配送公共文化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课间休息,居民会搬凳子倒水让我们休息,下课了,大家抢着帮忙拎工具箱。他们挂在脸上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尊敬,让我们很感动!”郑连博说,团队参与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已经三年,每年近20场,深入各个区,最远到过青浦区金泽镇,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从工作室开车过去80公里。“有几位阿姨爷叔,我们在哪授课他们就跟到哪,从徐汇到宝山再到青浦。”他说,只要有需要,会一直坚持下去,参与到文化惠民中。

说到上海公共文化配送产品,高质量和多样化是常被提及的高频词。打开配送清单,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也有时下流行的现代艺术。上海肖派魔术第三代传人刘敏杰从16年前刚出道时,就参与公共文化配送,担任师兄的助演,帮忙搬道具等。一路走来,他成长为知名青年魔术师、导演,还成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公司首创的沉浸式魔术剧《魔咖空间》、联名出品的《魔术小丑秀》等在市场上受欢迎,参与运营的演艺新空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旧不忘进社区,过去两年在上海范围内完成各类文化配送场次近300场。


“是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们的很多作品也是在配送过程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刘敏杰以沉浸式互动魔术亲子剧“奇思城堡的危机”为例,2021年开始在配送中试演,一点点修改,演员们的表演逐步从青涩到成熟,于2024年更名为“魔幻小丑泡泡秀”在市场上推出,在全国沉浸式高分榜、全国儿童剧热销榜上名列前茅。在配送中,公司还寻觅到合作伙伴,共创共排节目,提升创作能力。“我们从市民中走出来,应该回馈百姓。”他说,未来还将全力以赴,为公共文化配送带来全新优质的内容,为上海市民送去创新、好看的文化产品。

国际国内大热的音乐剧,也出现在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清单上。作为上海最早开始原创音乐剧创作探索的剧团之一,由作曲家金复载教授和国家一级演员陈海燕创办的上海高瞻音乐剧团,早在2018年便加入到公共文化配送中。“当时国内的音乐剧市场还没完全起来,很多人不知道音乐剧是什么,我们直接在百姓家门口做普及让更多人看到、了解音乐剧。”制作人王彦淋介绍,社区硬件有限,最开始是以歌舞为主片段式呈现,从经典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show入手。

她记得,第一个点单的是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虽然到场的以老年人为主,但给我们的反馈超出预期,大家感叹‘这么有活力、高品质的演出在社区舞台上就能看到’。”如今来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配送场次从之前的十场不到到近年来每年三四十场,剧目也越来越丰富,增加了中国原创音乐剧,以及为亲子家庭量身打造的公主王子系列音乐剧show。


“同一个社区反复点单,我们会适当调整内容,不断更新内容。演到的片段如果全剧正在上海演出,也会做推荐,希望通过我们的普及,有人买票去剧场看一次音乐剧,哪怕不是我们的作品。”王彦淋说,剧团工作人员在配送中与居民建立深厚的感情,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大家一段时间不见很是想念,询问下一次演出在哪,追着来看,也有人因为我们的普及‘入坑’音乐剧,成为忠实粉丝。”她表示,虽然现在音乐剧火了,但因为各种原因,对不少人依旧是盲区。“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会持续去社区做普及,哪怕不怎么赚钱。”

不仅配送的产品高质、多元,供给主体也不断扩容,有来自体制内外的专业院团、行业协会、文化场馆、民非企业公司等,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各类社会主体也纷纷加入服务大军中。以宁波市话剧团为例,2024年在上海被点单32场。2025年,继续积极参与上海公共文化配送,并推出更多新剧目。

创新体制机制,供需精准匹配

深化公共文化领域改革,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时间回到2004年,为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满载运行,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内容自供给不足等问题,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立市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为社区提供宣传产品、演出、讲座、培训、信息服务、艺术指导、农村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服务。这是切实改善社区基层文化民生的一项创新举措,开启了上海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航程。


2016年,原本分散在多个机构的配送服务统一到一个平台,全面承担市级公共文化配送职责。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全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工作,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联席会议为指导机构,负责配送工作的总体规划、政策设计和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为责任主体,承担顶层设计、整合资源、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的职能。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组织实施主体,承担平台建设、需求调研、内容征集、配送实施、日常管理等职能;市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由馆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操作执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主要承接主体。各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配套设立相应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机构,承担相应职责,负责本区域三级及四级公共文化阵地的内容配送工作。

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中心成立后,在提升供需匹配度上花大力气,琢磨如何让“菜式”口味更对市民“胃口”。一方面,将配送服务延伸至居村并完成全覆盖,全面建成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另一方面,2017年在全国首创“文采会”,以面对面新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2019年升级开创“长三角文采会”。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10届,累计展示各类产品近2.5万项,近1400万人次观展,意向总金额10.7亿元,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设立最早、举办时间最长、参展主体最多,能真正实现“落地、采购、服务”的区域文采会,2024年入选中国群众文化品牌文旅融合IP十大创新案例。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认为,“文采会”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重大意义,是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供需对接的问题,也是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这些年,“文采会”不断升级,“朋友圈”持续扩容,已成为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型文旅公共服务优质产品展示平台。向远郊倾斜,为新城赋能,近几届“文采会”都在新城举行。2021年,“文采会”首次落地奉贤新城,特设“五个新城”专区,并首次全程直播。2023年,“文采会”走进嘉定新城,结合首届远香湖艺术节,让新城市民就近就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鼓励能体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和区域特色的产品走出本地、服务全市、服务长三角。2024年,“文采会”走进青浦新城,首次不设围墙无需预约,在充满江南风情的大淀湖绿地、朱家角古镇举办。1447家供应主体、242家需求主体、4916项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吸引近365万人次观展点赞。除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优质主体外,主办方还特邀“非遗+”“市民艺术夜校”“社会大美育课堂”优质主体参与,让参与公共文化品牌项目的主体在“文采会”平台上流动起来。两天活动期间,朱家角古镇客流同比上升42.11%,文旅深度融合效应凸显。


紧跟数字化步伐,配送中心还搭建线上供给平台,打造“文化配送直播间”,使艺术教育更加直观、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取市民喜爱的优质文化资源,从而转化为文化旅游数字化产品,形成在线在场服务相结合的供给新模式。2022年,向全社会启动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在线配送项目采购工作。2024年,将采集的数字化产品整合、精选后推出《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在线产品手册》。在线配送的文化产品目录共有五大板块,例如“陪你看演出”,有原创音乐史诗《紫禁城》《大世界城市音乐会系列》,沪剧《红梅赞》,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等74项;在“请你来上课”中,有《少年艺术课堂”》《海派非遗手作》《基层文艺指导慕课》等61项;在“邀你共欣赏”中,有杂技剧《战上海》的台前幕后,《世界遗产看中国》,为特殊群体提供《从外滩到陆家嘴》无障碍版等62项;在“教你会生活”中,有《饼干也是艺术品》《中西花艺鉴赏和制作》《形象提升课》等21项;在“带你去旅行”中,有《搭地铁游上海》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系列,《上海特色博物馆巡礼》等12项,促进供需“云端”和“指尖”的对接,为市民提供美育大餐。

提升文艺指导,社区活力迸发

在上海,市民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者,也是文化资源的创造者。据粗略统计,全市有2.3万支群文团队,他们有着提升自我的需求。也因而,文艺指导是最受社区欢迎的配送项目之一。


“社区文艺指导员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带去的不只是一台戏、—节课、一次展览演示,能为社区培育一支优秀的文化团队,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国,还能打造出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自身的发展活力。可以说,配送优秀文艺指导员,近似播撒文化艺术种子,具有‘种文化’的积极意义。”公共文化领域专家陈起众举例,有位市级合唱类文艺指导员,为浦东新区康桥镇社区文化中心创编了许多市民百姓喜欢的合唱曲目,帮助团队提高合唱水平,带领的“康桥之声合唱团”,不但多次在比赛中获奖,还发展了镇以下十几支合唱团,为社区开创出群众大合唱的新天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艺生活。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依托市级戏曲类文艺指导员,为文化团队提供专业指导,每年举办戏剧文化节,成为街道的特色文化品牌。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被辅导的30多支群文团队,不仅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点亮了美育之光,还融入社区美化、环境整治等,发挥了社区治理的良好作用。

为提升文艺指导项目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文团队不断增长和持续提升的辅导要求,助力推进“社会大美育”,配送中心在专题调研后,推出了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完善文艺指导员的准入资质,提高补贴标准、改进补贴发放办法,公开向社会招募指导员管理主体,通过评审形成合格主体目录,并将参与配送的文艺指导员分别划归给相应的管理主体协助日常配送全流程服务,以促进文艺指导员工作效能的提升,同步引入第三方评估规范文艺指导配送工作。据统计,2024年全年招募各门类新文艺指导员164名,目前市级文艺指导员698名,进一步扩大了师资队伍。在满意度测评和电话回访中,多数文艺指导员反馈:“工作流程更规范了”“沟通比以前顺畅”“补贴发放更准时”“管理机构的后勤保障到位”……


为使文艺指导员工作走实走深,市配送中心为各门类文艺指导设置、实施了分层、分级、分类的专业培训课程。2024年7月,联手上海沪剧院共同主办“沪语沪剧培训班”,由社区文艺指导员及沪剧院遴选的演员共74人参加。同年9月,举办舞蹈能力培训班,近50名市级社区文化指导员参加。培训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优秀的案例赏析,既有现场指导又有实操训练,既有教学示范又可互动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陈起众指出,公共文化配送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需要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使这项暖人心、润民心的服务更上一层楼。

“上海公共文化配送一直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赛跑’。我们将持续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文化惠民品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