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近日,泰国总理佩通坦在2026年财年预算政策会议上披露了自己差点落入AI骗局的惊险经历。诈骗分子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模拟东盟国家领导人的声音,试图以募捐名义进行诈骗。佩通坦最终识破了这一骗局,并及时向公众发出警告。然而,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滥用的严重性,也揭示了当下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巨大漏洞。
此次诈骗手段之高明令人瞠目。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伪造东盟国家领导人的语音,以极具真实感的方式向佩通坦发送募捐请求。他们甚至构造了完整的情境,声称泰国是东盟中唯一尚未捐款的国家,试图通过心理施压促使目标快速上钩。如果不是佩通坦在进一步核实中发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存在问题,这一骗局极可能得逞。
AI技术的进步让诈骗手段有了质的飞跃。过去,电信诈骗多以粗劣伪装为主,易于识别。然而,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让模仿语音、生成虚假视频等手段变得高度逼真,传统的防骗意识和手段已无法应对。深度伪造(Deepfake)和语音克隆技术的泛滥,让普通人甚至高官都难以分辨真伪。无论是模拟熟人求助,还是冒充权威人士施压,这些新型诈骗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佩通坦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案件屡见不鲜。2023年,一家欧洲企业的高管因AI伪造的老板语音指令被骗走数百万美元。类似案例表明,AI诈骗不仅侵害个人财产安全,还对企业和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这些新型骗局不再局限于普通受害者,而是瞄准高价值目标,甚至影响国家决策。
泰国政府在此次事件后采取紧急行动,呼吁加强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并出台了切断与邻国合作以防止电话诈骗的政策。然而,这种单一应对措施显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AI技术滥用和网络犯罪的复杂性,要求各国政府从技术监管、法律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全面应对。
首先,各国需要加强AI技术的监管。生成式AI技术的普及,使得深度伪造的门槛大幅降低。为防止技术被滥用,必须从开发和应用阶段设立限制。例如,可以要求AI语音和视频生成工具嵌入追踪水印,以便在犯罪发生后提供技术溯源。此外,AI技术提供方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对其工具的使用进行更严格的审查与限制。
其次,法律完善迫在眉睫。目前,大多数国家对AI诈骗的法律定义和惩罚力度尚不明确,使得犯罪分子频频钻空子。在AI骗局频发的背景下,各国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深度伪造内容的制作和传播设定严格的法律边界,同时强化对受害者的保护与赔偿机制。
第三,国际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AI诈骗的跨境性使得单一国家的监管难以奏效。各国必须加强信息共享与执法协作,共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例如,东盟国家可以建立区域性网络安全防控机制,协调资源,提高对新型网络犯罪的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区域与全球的多边合作,才能有效遏制跨境AI犯罪的蔓延。
与此同时,公众意识的提升同样重要。佩通坦在骗局发生后公开发声,提醒民众注意AI技术的滥用,这一举措值得称赞。面对AI诈骗手段的隐蔽性与高超伪装,普通人需要了解基本的防骗知识,并在遇到可疑信息时保持警惕。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强宣传,通过案例分析和技术科普帮助民众提高辨别能力。
从更深层次看,AI骗局折射出的是技术与道德的冲突。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AI的潜在风险可能被放大为社会危害。如何在技术进步与道德规范之间找到平衡,是所有国家和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泰国总理佩通坦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技术滥用不仅威胁个人安全,更可能动摇公众对科技的信任,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正向作用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负向作用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巨大损害。只有通过技术、法律和国际合作的多重手段,才能为AI技术的发展设定合理的边界,确保其始终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佩通坦事件为全球敲响了警钟:AI骗局已从小范围的个案逐步演变为全球性挑战。各国政府、技术企业和公众必须正视这一问题,通过协作与创新应对新型网络犯罪的威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避免被恶意利用所裹挟,为未来构建更加安全、公正的数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