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内战的问题,蒋介石假惺惺的表示想要和谈,于是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实则在暗地里在进行厉兵秣马,准备内战,在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只是为了内战准备的预留期罢了。



1946年6月,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想以此打我党一个措手不及,但我党也并非毫无准备,解放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两党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

在抗战结束以后,大家都以为我国的苦难就此结束,人们生活也趋于稳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晚清到民国,再到二战结束,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期,现在外患已经解决,军阀也肃清,民众也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曙光。



但是一山不能容二虎,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原因也很简单,老蒋想当皇帝,希望统治整个中国,那么共产党就是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对于共产党这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视为眼中钉这也非常正常,说白了还是走的路子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但两党之间也并非没有好的时候,起码在孙中山时期,他执掌的国民党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着想,因此对于同样是代表人民的共产党也还有几分好感,后来蒋介石当家以后,国民党就彻底变味了,两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分歧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共产党内部反对对方的声音也是甚嚣尘上,到后来也直接演变成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屠杀,两党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再也无交好的可能。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我国进行全面的侵华战争,在这种面临国破家亡之际,我党主张放下当前恩怨,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抗击外敌,但国民党并未同意,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抗战日,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二次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虽然国民党答应一致对外,国内抗日的局势也有所好转,不过对于联合抗日,蒋介石也是有着自己的一点小心思,他希望通过日本人之手削弱共产党的力量,在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时有发生,两党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站在同一阵线而减少。



因此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看似表面和气,蒋介石口中说希望坐下来和谈,但实际上是暗流汹涌,两党之间的关系实则是回到了抗战之前的氛围,随着蒋介石撕破脸面,对共产党所在的根据地展开进攻以后,国内短暂的和平局势也暂告一段落,解放战争全面打响。

瞒天过海,留下独二旅打掩护

1946年6月,国民党开始对盘踞在各个根据地的我党进行围剿,解放战争一触即发,毛泽东马上命令地方部队,鉴于敌强我弱的局面,切记不要恋战,要不惜一切代价突围。



当时国民党集结了二十多个师约三十万的兵力把中原解放区的五万多解放军团团围在大别山,我军无论是在装备还是人员数量都在下风,面对如此局面,李先念在对当下情况进行评估以后,放弃了强行突围的计划,那么如何才能让部队以尽量小的代价安全转移出去,这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在经过一番研究以后,李先念认为必须要安排一支部队进行掩护大部队的撤退,使用瞒天过海的计量,于是这个任务落在了旅长吴诚忠,政委张体学的鄂东军区的独立第二旅身上。



李先念的计量是想让政委张体学假装是中原军区的司令员,拖在最后掩护大部队,自己则率领大部队在三天之内赶到平汉铁路,这关乎到大部队的生死存亡。

在接到命令以后,李先念也明白自己任务的艰巨,稍有闪失,那么大部队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他回到旅指挥部后和旅长吴城忠进行了从长计议后,随即就将旅指挥部搬进了军区司令部,而自己部队也逐渐开始替换司令部的战士,一招瞒天过海的计谋就此展开。



李先念利用蚂蚁搬家的计量一开始一点一点的进行撤离,前期能撤一点是一点,而另一边当起“司令员”的张体学则依旧每天都带领着部队进行训练,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迷惑对方,要知道当时有宣化店的美蒋代表和三十二组员都在盯着我党这五万人部队,任何风吹草动都尽收在眼底。



为了麻痹对方,为大部队争取撤离时间,26日晚,张体学还特意举办了一场文艺汇演,也邀请美蒋代表参加,毕竟当时大家还没有正式撕破脸,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大部队在当晚撤离埋下的伏笔,接下来的三天张体学也没有任何异样,安静的待在营地中,假装部队没有任何动作。



实际上李先念已经率领着主力部队悄悄的来到了平汉铁路附近,撤出了包围圈,在29日下午,张体学和吴城忠收到了李先念的电报,大部队已经顺利突破包围圈,让其择机进行突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但是对于这殿后的六千人来说,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就已经大概猜到自己的结局,想要全身而退那是不可能的,如何尽量减少伤亡,似乎也很难做到,毕竟六千对三十万人,这样的处境异常艰难。



既然令了这个命令,那拼死突围总比原地等死要强,于是张体学向美蒋代表进行了知会,大体意思就是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对我军进行包围,这样的计量早已被我党看穿,我师大部队也已经顺利撤出了包围圈,接下来我们也得撤离了。

六千人牵制数十万,最后打剩百余人

在接到这样的电报以后,美蒋代表也是大惊失色,一时间大眼瞪小眼,看着已经撕破脸了,这也就预示着两军大战即将到来。



而张体学和吴城忠也深知这一点,那么面对着三十万大军的包围,到底应该怎样突围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伤亡呢?在经过一夜的讨论以后,最终两人打算是兵分三路进行突围,这样起码可以调动敌军的进攻方向,不至于形成三十万围剿六千人的局面。

在制定好作战策略以后,独立二旅旅部和第四团作为第一路,第二路则是第五团、第三路是第六团,这三路部队分别选择时机进行突围,突围方向不一样,但目标是尽可能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最终在包围圈外集合。



即使是这样,但这条突围之路也是异常艰辛,面对着敌人六对一的比例,独立二旅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在经过两个星期的反围剿战斗以后,三路兵力也也是有惊无险的突围出来,在包围圈外会师了,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进入苏皖解放区,和解放军其他地区的部队进行会师,就在这时候党中央再次向独立第二旅发来电报,然而这次电报的命令最终使得这支掩护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电报的内容大概就是让独立第二旅停止往东,而是继续在包围圈附近牵制住敌人,为其他军区减轻突围压力。这个命令实际上就和送死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好不容易才突围出来,现在还不能撤离,关键是还孤立无援,后勤保障也没有。

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张体学和吴城忠也知道这次全军大突围事关重大,就算自己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只要大部队安全撤离,那也是值得的。



因此在稍作调整以后,张吴二人立马又回到大别山包围圈附近徘徊,这一次他们选择和敌军进行阻击战,几千人硬是把三十万的军队耍得团团转。即使是这样,他们的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不过全旅没有一名逃兵,他们凭借着钢铁意志机智的与敌人进行战斗。

这一次为了能尽可能多的拖住敌军,他们选择了游击阻击的形式,由于大别山深处是有非常多的深林,在这样的山林中本来就非常适合进行突袭作战。



只要有敌军出现在视野中,在敌军靠近以后就是一个突然袭击,敌人虽然有所防备,但是依然还是防不胜防,这样的战斗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好几场。

打到最后,原本六千人的部队只剩下百余人,战斗可以说是相当惨烈,面对这最后的百余人,再坚守也已经意义不大,毕竟百余人也牵制不了多少敌军,于是他们这时候选择进行突围。



不过此时的他们已经面临弹尽粮绝的处境,在突围中张体学和吴城忠被敌人打散了,两人分别进行撤退,吴城忠让仅剩的几十人乔装成农民逃了出去,最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金寨县。

而张体学则没那么幸运,他在几次突围不成功之后,也没有再继续撤退,和剩下的战士一起组成了一支游击队,此时国民党也意识到这支部队就是中共为了拖住自己而留下的掩护部队,于是也把大部队撤走了,因此张体学也得以走出大别山,最后顺利到达了延安。



两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吴城忠被授予少将军衔,张体学则离开了部队,走上了仕途,出任湖北省省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