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笔者鸡蛋里挑骨头, 也不是笔者守旧,在比赛中第一次看到“德比”二字,感觉很新鲜,感觉也很洋气。
所谓德比大多是指同城、同省球队的比赛,比如:前期浙江的两支球队的比赛,以及北京北汽与北京控股的比赛,广东队与深圳队的比赛,等等。
因为是同城同区域,因类似“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原因,以及因同城而可能形成的内在的竞争谁是老大的心理,竞争球迷、瓜分市场,等等,所以往往是输谁也不能输同城。使得同城战往往更是激烈,有时真的是“兄弟相见分外眼红”。
总之就是,德比战也即同城战往往成了一个噱头,成了一个卖点。也由此,“德比”也就不胫而走,不知不觉的也是耳熟能详了,甚至是成为一个常用词了。
“德比”是个什么东东?就那么香吗?
说到这里还真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德比”源自赛马比赛,现通常用于足球等运动,表示同国家/地区的球队或者相邻地区的球队之间的对抗。比赛当天,各大媒体和两队球迷会将比赛日称为“德比日”。
如此说来,“德比”又是一个外来词,是舶来语。
“德比”看上去很是高大上,因为一说起来也是半洋半土,有点半文半白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哗众取宠,是文化的不自信。
以我们文化文字的丰富,形容同城的比赛,就用“同城”如何?难道不是更直接更能望文生义吗?
想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一个故事。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1917年1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明确提倡使用白话文,他还说:"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当初,为了推广白话文,胡适他们一帮人可没少费心思。白话文在推广之初,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对此,胡适现身说法。就如何回绝行政院秘书一职草拟电文,学生用古文,胡适用白话文,看谁使用的字少。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用了十二个字。胡适给出的答案则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不多说了,胡适一百多年前就实证了的事,现在又反复了,甚至是回潮了。也就是说,什么“德比”真的是没意思,也没意义,有的只是故弄玄虚,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不自信也不自知,而且还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