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问马未都:“你以后会把博物馆上交给国家吗?”马未都摇摇头:“不会上交国家!”他的理由让人无法反驳。
“我不会上交给国家是因为不想让这些文物乱套,文物对我来说就是服务于大众的,我想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我文物,文物本就属于人民。”
听完马未都的这番解释,原本还吵吵闹闹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马未都的“私营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的出发点并无二致,都是为了保护文物,也都是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接触到文物。
马未都是有名的收藏家,1997年,马未都一手建立了观复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展出,这家博物馆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刚展出就引起了外界的不小反响。
在杨澜访谈录上,杨澜向马未都问出了开头的那个问题,而马未都的回答也非常脍炙人口。
出生在北京的马未都不仅是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馆长,还曾经担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自从迷上收藏之后,更是有了“京城第一收藏家”的称号,在北京见了他,谁不喊一声“马爷”。
马未都出生于北京军队大院,小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他11岁辍学,之后便去参加农村劳动,又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因为马未都读过书,识字,在工厂做工的时候,他依旧笔耕不辍,简单写一些文章。
或许是因为马未都的父亲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原因,马未都也学到了父亲身上的坚毅不拔和先进的思想,1969年初,马未都跟随父亲前往黑龙江宁安县空军干校参加文工团,之后的马未都意识到自己对文学更加感兴趣,1957年,他进入了一家工厂,一边劳动一边写作。
《今夜月儿圆》这本小说正是马未都在1981年的作品,他也凭借着这本小说成为了青年文学的编辑,就连王朔也是在他的帮助下,作品成功发表,从而积攒下不少的人气。
80年代末,马未都和王朔,刘震云等人共同创办了“海马影视制作中心”,莫言,史铁生,朱晓平等多名作家都是这里的编辑,就连《海马歌舞厅》都是他们几人共同撰写的。
不得不承认,马未都确实干一行行一行,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是《青年文学》的杂志编辑;在古玩收藏方面,他又是北京著名的“马爷”。
此时,马未都的身价已经不可估量,他开始追求名利世界以外的东西,从此中国文坛再无瘦马,而是多了一位“马爷”,马未都开始喜欢上倒腾古董,虽然自己身价上亿,但是他还是喜欢骑个自行车穿梭在各个巷子口。
潘家园、磁器口……只要有能倒腾文物的地方,总能看到马未都的身影,到了90年代的时候,他的藏品已经高达1000多件,马未都想:这些东西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展览出来,大家一起观赏,于是,新中国第一座私人博物馆就这样横空出世。
马未都的一生都精妙绝伦,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半文盲”到如今的“京城第一收藏家”,马未都在这条路上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杨澜访谈录
马未都:身家百亿,看破红尘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