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渝跨界河流铜钵河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这是两地生态环境共治结出的硕果之一。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成渝两地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唱好生态环境“双城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面筑牢,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成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过85%,巴蜀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这些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取得的十大标志性、突破性和引领性重大成果之一。

川渝共处长江上游,成渝地区自然禀赋优良,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引下,两地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0项,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化工污染、固体废物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川渝“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新实施营造林超200万亩,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30平方公里,推进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共建共保,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共抓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绿色为引领,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两地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为开展生态共保、生态共建、生态共享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统筹建立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共同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1292家绿色工业园区1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8家碳市场累计成交近9000万吨。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河流有上下游、湖泊有左右岸、山脉有南北坡,“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川渝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有81条,是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四川达州市与重庆梁平区因铜钵河互为左右岸、上下游,由于水环境管理标准不统一、治污设施短板等原因,长江4级支流铜钵河一度污染。5年来,两地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落实资金近6亿元用于共同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修复。2021年7月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实现了从“黑臭”到水清岸绿的转变。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各要素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无论是大气污染防治,还是水污染防治,只有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才能不断提升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两地通过联防联控、共建共享,跨界河流“四乱”得到全面遏制,跨界河流的多项重要信息纳入“一张图”管理。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去年12月,川渝两地还达成全国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川渝两地一衣带水、山水相连,大气环境相互影响。两地完善共治共保协作机制,协同防控臭氧、PM2.5污染,协同开展火电、钢铁、水泥超低排放改造,加快玻璃、砖瓦行业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毗邻地区移动源污染和“散乱污”企业联合整治,联合开展帮扶指导。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无废城市”共建。建设“无废”工厂、医院、小区等“无废城市细胞”近5000个。

五年磨一剑,砥砺自生辉。站在新的时间坐标上,成渝地区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过程中,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圈,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质生活示范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来源:中国环境

两访两送精准服务,为民便民暖民心

两访两送精准服务,为民便民暖民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