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当代侠客”谢建光被检测出心脏出血和衰竭,没熬过多少日子就撒手人寰,在异国他乡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个一生行走在祖国大好河山的人,最终叶落他乡,没能魂归故里。后来,他的家乡宁波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并把伴随谢建光多年的手推车放在了馆内。
这个男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官方媒体也被其深深折服?
一、放弃稳定人生选择未知道路
1959年,谢建光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小村庄里,家里生活并不富裕,虽然没到那种家徒四壁的地步,但也过得相当拮据。
等到他上完小学以后,家中再也没能够支撑他的学业,无奈之下自己只能够干些杂活,比如帮家里放牛、砍柴、烧火等等,日子过得相当无趣。
十几岁的他囿于小小的村庄之中,并没有想过多年以后会像一片浮云一样游走于天地。要说对他后来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书中的世界”。
从小谢建光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就跟在哥哥姐姐的身后,咿咿呀呀地央求他们讲讲书中的故事。
哪怕后来小学肄业在家放牛,他也总是不忘带上一本书细细翻看。他喜欢鲁迅,喜欢鲁迅的文笔犀利,喜欢鲁迅总是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事情的要害;他也喜欢海涅、泰戈尔的诗集,高尔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这些都是他每天的快乐源泉。
为了更进一步学习,在1978年重新恢复高考以后,他曾想过参加这次全国性的考试,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然而因为学业荒废太久,没能过通过考试,名落孙山。
他不愿就此放弃,尝试在杭州大学的中文系里旁听,但很快保安就发现了他不是正规学生,直接将他赶出了大学。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对谢建光影响很大,他想要在大学里获得灵魂的栖息,始终没能够如愿。一时之间,谢建光变得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什么兴趣。
命运当然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接着给他一个致命的打击。在他17岁那年,医院检测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此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里也变得越来越贫穷。
做完心脏手术后,谢建光从死亡线上被医生拼命拉回,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了病床上,看着窗边的月亮渐渐地被乌云遮挡,想到“月如无恨月常圆”,内心百感交集。
“人生变幻莫测,也许今天还活着,也许明天就死了。”“之于天地,我们多么渺小,不过是沧海一粟。”谢建光思绪万千,不停地追问自己。
此刻,他的内心情感复杂,脑子里的一句话却变得越来越清晰,“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人在路上。”
就是他曾在书中看到的这句话,成为了他开启自己流浪之旅的理由。既然人生短暂,生命变化无常,不如就抓住眼前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不让以后的自己后悔。
二、眼前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当时,父母两个人都不同意谢建光的决定,认为,“男人还是应该以家庭为重,与其四处流浪,不如认真找一个姑娘好好过日子。”
而谢建光却婉拒了父母的意见,和父母解释道,“比起人生的归宿,我更愿意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说完,就背上了行囊,离开了家乡。
这一年,他23岁,放弃了父母给他设定好的人生之路,选择了一天更为艰难、更为荆棘的未知之旅。
出发时,谢建光全身上下只有150元人民币,所用的代步工具是一辆木头板车。他带着一个简单的背包、一本破旧的《海涅诗选》,走在在了全国大地上,这一走就是35年。
期间,他遇上了很多温暖的朋友,有时候谢建光会将他自己到处收集来的书籍转赠给他人,有时候他会和这些陌生的朋友讲讲旅行中发生的趣事。一路上,竟也收获了不少朋友和美好的回忆。
然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25岁那年的一次邂逅。当时,在旅行路上,他不小心撞到了一个穿着靓丽的女生,两个人的手稿都撒在地上,不小心混在一起。
等到谢建光发现这个意外后,到处寻找这个女孩的踪迹,而女孩在反应过来以后,也着急地带着谢建光的手稿出现在他的眼前。
自此,两个人相识成为了好朋友。而后,谢建光还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都喜欢看各种文学作品。
在相处过程中,两个人渐渐产生了情愫,迅速坠入爱河。女生会带谢建光去买衣服,陪着他去理发,他们做着很多普通情侣都在做的的事情。
但很快两个人就分手了,谢建光选择离开这个女孩。他想过就此停下脚步,和女孩组建家庭,思量再三后还是坚持再次踏上旅途,在这段感情里,或许分手才是最好的归宿。
之后谢建光总是会回忆之前两个人相处的时光,感叹曾经的美好,但他又很庆幸当时作出的决定,继续坚持走下去。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叹谢建光的“无情”,爱情和亲情对他来说不是羁绊,似乎更像一个枷锁,为了追求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他抛下了父母,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初恋女友。
但是,我想每个人来到世上,不只是为了繁衍后代,也可以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观察太阳是如何升起,花是怎么开,水是怎么流。正如王小波所言,“我来到这个世界,无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人。”
在2009年的博客上,谢建光发表了一段话,“妈妈呀,你叛逆的儿子将爱贩卖给远方的美丽。”借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自己未能够承欢在父母膝下的愧疚之情。
或许,对谢建光而言,在母亲身边守孝道很重要,自己寻求远方也很重要,他想要看到父辈们从没有见过的世界。
35年来,他已经推着小板车行走了30万公里,他看过云贵高原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也见过河南田野上被风吹起的麦浪。他花一生时间在路上行走,真正做到了“灵与肉”的结合。
三、重重危险但仍有曙光
当然,这一生并不只有快乐的回忆,其中凶险有多少,只有谢建光本人才能切实体会到。
走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大的危险就是“迷路”,他曾三次来到云贵高原,三次都迷失在这座高山里。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导航,只能够自己瞎摸索出去,他静静地走在路上,天空中还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逼他不得不寻找一个避风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碰到了一个山洞,他加快脚步,欣喜地走了进去,想要在里面歇息一晚。
然而,令他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山洞里阴森森的,他的脚不小心踩到一个东西,谢建光定睛一看,发现竟然是一个头盖骨。
他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忍不住哆嗦。谢建光看着枯骨面露难色,想着离开这个令人害怕的地方,但看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他还是在这里休息了一晚。
如果说,要给他的人生凶险排个等级,“迷路”是他遇到的最小障碍,相比其他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个都不算什么。
路上,他有可能会遇到山体滑坡,也有可能会遇到洪水泛滥,一路上凶险万分。有次,他走在云贵高原时,突然发现周围传来声音,一块大石头向下滑落,而他就仅距离这个危险不足100米,差点儿与死神插肩。
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谢建光赶紧停下小推车,暂时先离开了这个地方,等待工作人员清理了滑石以后,才再次进入山中。
一路走来,他经历了重重危险,平时没有怎么学过求生技能的他现在已经懂得如何在荒野中生存。
他就像“野人”一样到处流浪,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歇息,可能是山洞,也可能是桥洞,饿了就抓一把野果囫囵吞枣,或者从垃圾桶里翻出人们丢弃的饭菜。
刚开始出门时,他的身上只有150块钱,等到他生命结束时,也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硬币。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一边捡破烂一边旅行,在他的房车里堆满了路上捡来的各种瓶瓶罐罐,攒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和废品站兑换。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种行为,这样的生活和流浪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流浪汉是被动流浪,而谢建光却是自我放逐。
面对这样的话,谢建光并没有放在心上,还在他的车上写下一段话,“一车山水,两袖清风,廿载甘苦,十分情怀”,无论如何,他都要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中华大地。
后来,他凭借自己的眼界和学识,写下了很多游记,吸引了很多人追随他的脚步探访祖国大地,从高山大川和平原丘壑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1983年,谢建光出门时,中国还没有“驴友”这个概念,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文笔和勇气打动,学着他带着背包四处旅行。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谢建光在重获生命时不停地诘问自己。然而当他生命枯竭的最后一刻,他知晓已经见过世界的很多精彩,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