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也门胡塞武装针对以色列发起大规模导弹突袭行动,将战火蔓延至红海沿岸。此次行动共发射10枚导弹,目标直指以色列特拉维夫都会区及阿什凯隆港口城市等战略要地。
此次行动中投入使用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是胡塞武装近期研发的新型号武器系统。该型导弹采用先进的两级固体燃料推进技术,最高飞行速度可达16马赫,最大射程达2150公里,覆盖整个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区域。
"巴勒斯坦2"型导弹采用复合制导系统,包含惯性导航及卫星校正双重校准机制,显著提升打击精度。导弹弹头重达450公斤,可携带高爆战斗部或钻地战斗部,具备多种攻击模式。
导弹发射由胡塞武装位于也门萨达省山区的多个机动发射阵地完成,发射时间跨度约45分钟。发射后,导弹群采用分散突防策略,以不同高度和速度逼近目标,有效规避以色列防空系统的预警探测。
以色列阿什凯隆市大型热电联合厂区遭受直接打击,该设施作为以色列南部电网核心节点,承担着区域35%的供电任务。爆炸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周边电力系统瘫痪,中断时间长达72小时,影响范围遍及南部沿海三个重要工业园区。
"以色列棉纺厂"、"地中海化工"及"阳光食品"三家规模企业被迫停产,累计损失达1600万美元。其中,化工企业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不仅生产线全面停摆,部分危险品储存设施也出现安全隐患,需要专业团队进行现场处置。
内瓦蒂姆空军基地作为以色列空军南部重要军事设施,常年驻扎包括F-35战斗机在内的多型先进军机。尽管基地指挥部在袭击前完成40%战机的紧急疏散,但基础设施仍遭受重创。跑道系统出现5处不同程度的损毁,弹坑直径达3-5米。基地维修中心30%的技术设备遭到破坏,影响空军的日常维护能力。
修复跑道系统需要至少10天时间,而维修中心的全面恢复则需要18天。这一时间窗口将显著影响以色列空军在南部地区的作战能力,打乱其既定的军事部署计划。
以色列军方在应对胡塞武装导弹威胁时,其引以为豪的"箭-3"防空反导系统在此次冲突中表现不佳,该系统设计之初的拦截速度上限为10马赫,在面对胡塞武装最新部署的高超音速导弹时捉襟见肘。技术数据显示,"箭-3"系统的雷达探测系统需要至少15秒的预警时间才能实现有效拦截,而高超音速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的飞行时间仅需8-12秒,严重压缩防御系统的反应窗口。
铁穹防空系统虽在低空火箭弹拦截方面屡建战功,但其性能局限性在此次对抗中暴露无遗。铁穹系统在过去5年针对高空高速导弹的实战拦截中,成功率仅为8%。
也门复杂的地形地貌为胡塞武装提供天然掩护,其中山地和沙漠地区占比高达75%。卫星侦察显示,胡塞武装采用分散部署策略,将导弹发射阵地隐藏在山区洞窟和地下掩体中。以色列情报部门内部评估报告指出,在如此复杂地形条件下,导弹发射位置的定位准确率较常规平原地区作战下降65%,严重影响打击效果。
目前,以军主力部队仍在加沙地带与哈马斯展开激烈交火,投入地面部队规模达12万人。北部边境局势同样不容忽视,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持续构成威胁。据军事情报估算,真主党常备兵力达5万人,装备包括1000余枚各型火箭弹和200辆坦克。在如此态势下,以军能够抽调用于反击胡塞武装的作战资源十分有限,仅占总体军事资源的12%。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迅速调整防务部署,以应对潜在威胁外溢。沙特已在与也门接壤的边境地区增派2.5万名军队,同时加快推进防空系统现代化进程。最新军购合同显示,沙特已与俄罗斯达成采购2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协议,同时向法国订购12架"阵风"战斗机,总价值超过50亿美元。
阿联酋则着手升级其预警雷达网络,在南部沿海区域新建4座军事监控站,配备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系统。约旦也开始加强与以色列接壤边境的管控,部署6个机动巡逻分队,并在重点区域安装热成像监控设备。这些举措反映出地区国家对局势升级的深切忧虑。
美国在确认胡塞武装突袭行动后,立即启动军事援助计划,向以色列紧急提供8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和20枚"战斧"巡航导弹。与此同时,美方也在评估伊朗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情报显示,伊朗方面每月向胡塞武装输送约12吨导弹零部件,并派遣30名军事顾问提供技术支持。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指责伊朗破坏地区稳定,要求其停止对胡塞武装的支持。伊朗则坚决否认相关指控,强调胡塞武装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区域安全专家指出,当前局势已超出单纯的军事对抗范畴,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各方势力的介入使和平前景愈发扑朔迷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