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网站13日对外宣布,俄总统普京将于17日同来访的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举行会晤,并签署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届时双方将就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进行讨论,并就当前地区和国际重要问题进行沟通。从俄罗斯的官宣来看,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简称“俄伊条约”)几乎肯定是实锤了,伊朗最终盼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虽然付出的代价有点大,但总算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俄伊条约最早是由伊朗总统莱希于2022年1月提出的,他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夕访问了莫斯科,当时就对普京表示,俄伊两国之间应建立“战略性而非短期性”的关系,提议双方制定新的“伙伴关系协议”。美西方是伊朗的主要敌人之一,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也与美西方翻脸了,所以莱希赶在俄罗斯与美欧关系变天之前,提议两国“升级关系”,这个时机是非常恰当的,毕竟我的敌人也是你的敌人。
刚开始普京还有点拿大,不怎么放在心里,后来随着俄军深陷俄乌战场,普京坐不住了,与22年7月回访了伊朗,双方外交部交换了相关的协议草案,不久之后,国际上就传出了伊朗向俄罗斯出口自杀式无人机的消息。按道理讲,此时俄伊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条件应该成熟了,俄罗斯已经与西方翻脸,而伊朗也通过援俄表明了自己的诚意,但普京胃口比较大,决定“榨干”伊朗的利用价值。
于是接下来的整整一年,俄伊都没有签署相关条约,直到2023年下半年,情况才出现变化。这年9月19日,时任俄防长的绍伊古访问伊朗,并与伊朗总参谋长巴盖里、防长阿什蒂亚尼举行了会晤。半个月后,震惊全球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就在哈马斯不顾一切、不计代价、不顾后果的偷袭下发生了。11月,伊朗防长证实,德黑兰将从俄罗斯接收一批苏-35战机、米-28武装直升机和雅克-130战斗教练机。
当时咱们就指出,这轮巴以冲突是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发生的,其目的是帮助俄罗斯从俄乌冲突中解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围魏救赵”。冲突初期以色列遭受重大损失,美国的精力大幅度向中东倾斜,连原本要提供给乌克兰的军援,也优先交付给以色列,随着战事的扩大化,就连美国都有深陷危机的可能性。正是为了“表彰”伊朗的功绩,所以普京才打算向其提供苏-35战机、米-28武直等一系列先进武器。
然而,普京依然还是没有与伊朗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普京要“榨干”德黑兰的所有价值,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伊朗参与巴以冲突,将美国拖下水,一旦美国都参战了,一方面中东将乱成一锅粥,全球油价飙涨,俄油大卖;另一方面,美国再无余力来照看乌克兰,先保住以色列再说。所以,普京并没有忙着签约,而是满心希望伊朗能够“亲自下场”,把中东这把火烧大,然而伊朗却让普京失望了。
伊朗并不愿意亲自参战,而是将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都交给了哈马斯、真主党和胡赛等外围武装,自己尽可能远离风险。伊朗满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获得武器和条约,还能明哲保身。事实证明,伊朗这么做是对的,因为即便没有亲自下场,德黑兰也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
比如说,2024年4月,以色列出动战机炸平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造成13人死亡,其中包括伊朗革命卫队二把手,当时他们正在与哈马斯、真主党指挥官会晤;同年5月,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专机坠毁,莱希死得莫名其妙;7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遭到以色列的暗杀,德黑兰颜面尽失;10月,以色列对伊朗发起大规模空袭,宣称对德黑兰附近军事基地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至今伊朗尚未报复。
所以伊朗既不愿亲自下场,也不敢亲自下场,俄伊条约虽然好,俄制武器虽然先进,那也要“有命享用”才行,德黑兰精英阶层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不值得拿命去给俄罗斯解套”。所以直到现在,伊朗也没有拿到普京承诺的武器装备,更别说苦等了3年的“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了。那么,为何普京最终还是同意签约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伊朗摆明了姿态,如果俄罗斯还不签约,不兑现承诺,“我就投美国”。
去年9月初,普京在边境争端中力挺阿塞拜疆后,伊朗对俄罗斯发出严厉谴责,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甚至表示,考虑将伊朗首都迁移到波斯湾沿岸,这是“投入西方”的一种委婉暗示。9月下旬,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公开向美国求和,宣称“不会与任何国家开战”,也即让我亲自下水“没门”,并称不支持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不管他前任是否援俄,他承诺在自己的任期内“绝不援俄”。
眼看伊朗真要对西方投怀送抱,中俄伊战略三角有崩坏的危险,普京才着手修复濒临破碎的俄伊关系。他先是于10月中旬在哈萨克斯坦会见了伊朗总统,后者当时就下了“最后通牒”,佩泽希齐扬表示,“希望在喀山金砖会议期间,与俄方签署条约”;10月下旬,普京在喀山再次会见佩泽希齐扬,后者单方面表示,“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签署日期,将会很快敲定”,俄伊关系是“战略性的”。
在伊朗步步紧逼之下,普京无奈,最终“官宣”于今年1月17日在莫斯科与伊朗签署相关条约,由此可见,伊朗最终还是“逼签”成功。说实话,这的确也是伊朗“应得的”,毕竟为了巴以冲突,为了给普京解套,伊朗外围武装全部打残了,“抵抗阵线”几乎名存实亡,普京也意识到,在失去了叙利亚之后,不能在中东再失去伊朗了,所以最终还是决定“说话算数”,“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