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养花,但养花的心态却没有深究,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养花。
花本来是自然界的东西,长在自然中,却被人们移到了室内,或者说经过人工驯养的过程,自然界中的花才变成了人们欣赏的花。在远古时期,花花草草都是自然界中的东西,随处可见,人们可以欣赏,也可以摘下来扔掉,可以破坏,没人来管理。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有人喜欢花花草草,尤其是一些女人喜欢花,一些有闲阶级的人也喜欢花,因为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没有什么事干,想要看一看花朵的艳丽,在看花的过程中把主观精神投入进去,获得一定的美的享受。只要有市场需求,就有生产。一些人做了花匠,专门驯化花,把自然界的一些花移植到室内。实现了移植之后,自然界的一些花就去掉了身上的野性,变得温柔多情了,甚至变得被人们随意摆弄,有了各种娇媚的姿态,也有了各种美丽的颜色,讨人喜爱,当然也就变成了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喜欢种花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花送给别人,当成一种交际的礼物,也可以去卖花,却总是觉得有失风雅。专门的花匠种了花之后,要到市场上卖,有的还可以在网上邮购,吸引很多爱花的人来买。花匠不仅卖花,还可以卖花盆,卖养花的土壤,卖养花的肥料,卖喷花的喷壶等等。喜欢花的人不仅要欣赏自然界中的花,而且要把花带到家里来种,种不好就直接买花匠卖的花,算是一种风雅的举动,却不会反思这种行为的自私属性。
按理说,市场形成之后,有养花的,就有卖花的,也有买花的。花只是一种商品,并不能被当成有感情的东西存在,也不要被道德绑架。但花朵本身是自然界的东西,应该回归自然,不应该被人类拘禁起来。只是有人偏偏喜欢花,要把自然界的花驯化之后,变成温室中的花,变成人们房间里的花,让人们随时欣赏。这种改变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却体现了人类的自私。就好像自然界的一些动物,本来是野生的,被人类驯化之后成了圈养的。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对于那些被驯化的动物来说却是一种悲哀。试想,猪被圈养之后,长大了就要悲伤,给人类提供猪肉。羊也是如此,不但给人类提供羊肉,而且皮毛被加工,给人类提供衣服或鞋子、皮带之类的东西。花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被驯化之后,虽然生长环境变好了,不是在温室就是在普通的房间,用的土壤也好了,都是有肥料的土壤,不用整天担心狂风暴雨,每天可以接受人类雨露的滋润,却唯独失去了自由。花开的再好,也只是供人欣赏,甚至可以被人随意损坏,而在自然界,却不一定被人发现,即便被发现之后,也是一丛丛一簇簇,开了一大片,并不容易被完全毁掉。
养花的人比较自私,要把花当成私人物品,甚至从自然界直接采摘花朵,拿回家插在花瓶。有了这样的举动,一些花店就顺应了人们的心态,开展鲜花配送服务,就是把养的花插到花瓶里,弄成一捧一捧的花,让人们互相赠送,居然生意火爆。养花养到这种程度,似乎没人检讨养花人的自私心态,只是想通过养花来多挣钱,通过送花来表达心意。花成了商品,也成了被人玩弄的东西。从枝条上剪下来的花朵插在瓶子里,几天都不枯萎,但最终会死掉。也就是说,从花朵离开枝头,就已经注定了迅速枯萎的命运。但采摘花的人并不会考虑这么多,只是喜欢花,就要让花朵离开枝头,放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放在自己的房间,让花朵的香气在房间弥漫,看到花朵的颜色,觉得眼前一亮。但这样的感觉只会持续几天,花朵就枯萎了,就更别提离开花瓶的一捧花枯萎的速度了。有男孩送给女朋友一束花,花很快就会枯萎。倘若爱情也是这样悄然易逝,那么花朵只能当成爱情的殉葬品,却没有那么多美好的意义。
受了资本的蛊惑,很多人都认为送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情感,却不知道送出去的花朵很容易枯萎。只是让人看到花朵盛开的情景,而且看上几天,花朵就枯萎了,是不是代表情感只是一时的事儿,却并不能长久?当一个人送给恋人一捧鲜花,并且说爱你到永远的时候,鲜花能够代表一定的意义,起码证明爱情不可能到永久。养花的人喜欢送花,联络情感,也就把花当成了一种联络的工具。倘若只是自己养花看着玩,就有一些闲情逸致,当然还有插花的人,把不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放上一些草或装饰品,弄成一定的样子,体现一定的美学风格,却仍然把花当成了工具,而不是纯粹地欣赏。陶渊明写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算是对花的一种欣赏,或者说通过采花表达悠闲的心境,恰到好处,不用什么华词丽句,就能说明情感。
养花人比较自私,倘若只是把养花当成一种闲情逸致,那么他们并没有觉察出这种自私,而是会把花当成陶冶性情的工具,却偏偏失掉了陶渊明那样的境界。不如让花回归自然界,还它们以自由,哪怕只是采上几朵嗅一嗅,也不会对花的群体形成影响,更不会惯出自己自私的毛病。花自由了,养花人也就不用养了,自己也就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