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柏坡,毛主席刚从外面散步回来,跟个孩子一样蹑手蹑脚的跟在李银桥身后,突然呵斥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可还不等上前,李银桥一把将“贼人”紧紧勒住。
毛主席挣脱开后笑道:“好你个卫士组长,我还真没选错人!”
李银桥对毛主席格外崇拜,认为毛主席神机妙算,不可能是有看错人的时候,毛主席笑着摇头:“我一不是释迦牟尼,二不是诸葛亮,况且诸葛亮还会看错人呢!”
诸葛亮在李银桥心中也是“神”一样的军事家,他怎么也会犯错误呢?
用错二人
三国时期,我国历史政治舞台发生了剧烈变化,东汉的统治者推行尊儒反法的路线,政治路线腐败,世家豪门互相倾轧,土地兼并日益剧烈。
黄巾起义掀起了各路诸侯的霸业,而青年时期的诸葛亮具有代表性的发家思想。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开启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诸葛亮在当时的战略方针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待孙权和曹操两股势力,尤其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的势力发展迅速,几乎是占据了中原大部分地区。
以刘备此时的能力,完全无法和之匹敌,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孙权合作。
就在这一处,诸葛亮看错了人,走了一步错旗。
在1948年,毛主席和李银桥谈起诸葛亮时,就解释了他为何说诸葛亮这一步走错了,这是他的第一个大失误。
诸葛亮入川前,命关羽留守荆州,执行联合东吴孙权抗曹的计划。荆州四通八达,是一处战略军事重地。
关羽本人虽然没有说出过“鼠辈”二字,只是态度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孙权有意娶关羽的三女儿,虽然孙权有借此讨好关羽的意思,可关羽此时何尝不需要孙权的帮助,但看他说了什么?
面对苏权来求娶女儿的来使,关羽骂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将自己的儿子比作犬子,那是谦虚,别人喊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是骂人的。
在关羽攻打樊城时,孙权的使者走的十分慢,关羽十分不屑,认为没有孙权自己也能打下樊城,恰巧吕蒙辞官。
关羽得知消息后,立马调来重兵攻打樊城,吕蒙趁机偷荆州。
曹操利用关羽的自大调虎离山,私下还联系了孙权结盟。
孙权虽然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可也算是苟到了最后。
在毛主席看来,错用关羽守荆州,让诸葛亮付出了惨痛无比的代价。
就连邓公也评价,这都是因为诸葛亮对关羽太迁就,助长了关羽的傲慢才导致这个后果。
几年后,诸葛亮又大意错用一个人,那就是马谡。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首次北伐,然而:“亭街失而使孔明无处可退...遂使向子擒夏侯、斩崔谅、杀杨凌、取上、袭冀县、骂王浪、破曹功者,其功都付之乌有,悲夫!”
当时,诸葛亮准备北伐,形势一片大好,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改用马谡去守街亭。
结果他舍水上山最后被张郃乃围困在山上,抛下几千孤军,竟然跑了。
毛主席对于这些事情的评价,其实还在于诸葛亮太信任手下的人,这种重要战役,还必须得亲自出马。
余下二错
诸葛亮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在关键时刻,由自己这个主帅亲临战场调度应对策略。
当然,意识到这一点的不止是毛主席。
亭街之战,诸葛亮如果没有分散兵力,亲自上战调度,或许天下又是另外一个局势。
就好比在四渡赤水时,毛主席就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才能在紧急时间内,多次反复的改变战略对策,将国军耍的团团转,从国军的包围圈跳出来。
第三个错误,其实是战略错误。
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这步棋就是不明智的。
诸葛亮在里面提到,待天下一变,就命令一个上将带荆州的兵力朝着宛、洛,带着益州向着秦川。
可荆州、秦川相隔千里,以古代那种道路、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
这两地的兵力分散,一时半会也无法聚集,这怎么算是一个好计策?
看似兵分三路很有优势,可兵力上的不足,加上用将失误,导致蜀汉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直接萎靡不振。
毛主席不赞成诸葛亮的计策,但并不全然否定诸葛亮。
他时常以引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十分欣赏诸葛亮的“在实践中改革”。
诸葛亮改革冷兵器,毛主席改革科学热武器。
诸葛亮的“七擒七纵”,也很好的体现了诸葛亮对改善民族关系的执行政策,成功俘获了孟获这名大将。
毛主席也学诸葛亮,在抓到女匪首程莲珍时,也是这样打算的。
关于毛主席对诸葛亮的了解,生活中也常体现。
1950年秋,毛主席在中南海看《失·空·斩》发现饰演诸葛亮的演员脖子上,挂着一个珠子,疑问才知道,这是慈禧太后在看《空城计》时,赏给“诸葛亮”的避暑珠。
这位角以此为荣,每次扮诸葛亮都要带上这个朝珠。
以至于,后来演诸葛亮大家都会在脖子上挂串珠子,毛主席知道缘由后,说起朝珠的来历,这是清朝才有的叫法。
朝珠原本是佛教珠子,三国时期根本没有佛教这一说,何来佛珠?
听了这话,大家恍然大悟,在此后饰演诸葛亮也不再佩戴佛珠了。
毛主席对诸葛亮的研究也算是“入木三分”了,他对毛主席在战略上的影响很大,但毛主席熟读百书,他欣赏一人不代表就盲目崇拜,而是理性分析出此人的优点和缺点。
不管是什么战役,总会有相似之处,分析前人失败和成功再做研究,这或许就是毛主席能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全新的道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