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本次邀请到的专家为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骨质疏松综合诊疗科副主任医师孟凡,他将用动画的形式与大家科普在冬季如何防治冻疮。

点击观看视频↑

冻疮(pemio)是寒冷诱发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它是对非冰冻的寒冷适应不良的血管反应所致。

发生冻疮的气温多在0—10℃,由于皮肤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环境中,皮肤血管痉挛收缩,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久之血管麻痹扩张引起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引发本病。而且可能会在每个寒冷的季节持续多年出现这些症状。

冻疮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好发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和脸上等处。皮损为局限性水肿性紫红斑块或结节,按之褪色,边界清晰,但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时会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自觉有痒感和肿胀感,瘙痒受热后加剧,有溃疡者自觉疼痛。

冻疮其常见症状可以总结为五个字:红、肿、痒、痛、泡

“红”:出现冻疮的皮肤会呈暗红色,这是由于皮肤血管遇冷后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肿”:在冻疮初期皮肤会出现肿胀的情况,且颜色呈暗红色,这也是血管内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形成;

“痒”:冻疮形成后的主要特征就是痒,可以说是奇痒无比;

“痛”:冻疮在逐渐加重的过程中还伴有疼痛感;

“泡”:冻疮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水泡,水泡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破皮、流脓”!

虽然破掉的皮肤会慢慢愈合,但会遗留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

而且,长冻疮的多数还是南方人。因为即便是北方温度达到0度以下,但是空气相对干燥,再加上有暖气,这样的寒冷对我们来说只能是“物理攻击”,就没那么容易长冻疮;而南方的冬天当气温达到0度以下,再加上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就容易形成“魔法攻击”,这样一来不仅让我们的血管受冷收缩,出现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还容易出现局部水肿从而形成冻疮。

所以对于冻疮,最重要的就是预防!

1、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针对手、脚、脸、耳部等“冻疮高发部位”,应戴口罩、手套、围巾、耳罩等,做好保暖措施,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但要注意尽量不要穿紧身衣、紧身裤、打底裤、高筒靴等,避免身体末梢部位循环不良);

2、受寒之后不要马上烤火或者用热水泡,要在回到温暖环境后摩擦受寒最重部位(比如反复搓手),在极端麻木的感觉消失后再采用热敷措施;

3、日常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快走、跺脚、搓手都是冬季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4、加强营养,多吃豆类、肉类(羊肉、牛肉等)及蛋类等食品,有利于提高耐寒能力;

5、冬季要避免潮湿,保持室内衣着干燥,局部干燥可预防冻疮的发生。

如果长了冻疮是不是可以搓一搓让血液活动起来?或者用热水泡一泡?

都不建议!

因为反复搓揉摩擦反而会加重皮肤损伤,而热水虽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但是会因为水温过高加重炎症反应。

对于冻疮的日常护理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局部保暖、干燥,平时加强锻炼与营养,促进血液循环。

2、在出现轻度破溃阶段,痒是主要症状。可以外擦肝素钠软膏或者激素类糠酸莫米松乳膏,再同时涂抹外用应急软膏,具有抗炎止痒促进愈合的作用。

3、如有破溃流脓,症状是肿痛为主。先用生理盐水或者康复新液清洗患处,再涂抹红霉素药膏+外用应急软膏,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局部还可采用物理治疗,如光疗(红外线、远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疗等,但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4、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口服药物来改善病症。1)抗组胺药物:能有效缓解因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感,减轻炎症反应。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2)血管扩张剂:能增加局部的血液流量,改善末梢部位的血液供应和微循环,促进组织的营养供应,如硝苯地平等。3)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温阳散寒,促进冻疮的愈合。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温经通络类中药。

冻疮是一种与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潮湿环境有关的皮肤病,大多数冻疮预后良好,但具有季节性,呈慢性、复发性病程。所以冻疮的防治和护理需要综合措施,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能够减少冻疮的发生风险。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陈露露

制图 / 蔡嵩麟

视频 /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